最近有两个消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一个是关于延迟退休的,一个是关于养老保险统筹的。
延迟退休的问题我们之前在《延迟退休到底意味着啥》里面写过了,那么为啥今年开始,要搞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呢?
因为随着老龄化加剧,人口净流出和经济落后地方的社保养老亏空,越来越大了。
我们知道大多数时候,人口流入流出和当地的经济状况是正相关,当地经济状况越差,人口净流出就越显著。
同样的,随着当地的人口流出,当地交养老保险的年轻人也会越少,相应当地的结余更少。
大量外地年轻人口流入,使得当地缴纳社保的人数和基数都比较大,形成养老金池子的结余。
因为在没办法开源节流的情况下,防止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养老金亏空的办法。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国养老保险统筹,也是国家对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再平衡以后,做的系列兜底政策。
要说这也不是啥新鲜事了,东北那边不是人口净流出嘛,黑龙江养老金结余2016年时候不是也穿底了嘛。
只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从不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以及老龄化以后人口结构出现整体变化。
越来越多的城市,都会开始进入池子枯竭的行列。之前那种小范围的调剂,已经很难满足兜底所有城市的需求。
缓解这个状况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全国范围内的统筹。统筹以后大家都吃大锅饭。
谁口袋里有多的钱,就拿出来放到池子里。谁那边不够,就从池子里拿钱给它补上。
统筹以后的好处是全国一盘棋,人口净流出城市的老人,就本省算结余耗尽可以按时领到养老金,等于国家给了福利兜了底。
有结余区域的养老金池子,可以拿钱给亏空地区的养老金池子做补充。从而抵消部分区域人口失衡以后,养老金池子的亏空问题。
但是随着老龄化持续,人口结构进一步失衡,我们要面临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养老金出现亏空。
有结余的这些城市口袋里的钱,也未必能够给大家全部兜底,这时候单单统筹也不够了,只能采取开源或者节流的问题
前面我们也说了养老金不够本质上是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那么我们老龄化实际趋势是啥情况呢?
去年是2021年,这一年出生于1961年的人开始迈入60岁这个老年门槛。
我们往后如果推算14年到2035年,那么对应的是1975年出生的人,将会迈入60岁这个老年门槛。
这里我们参照同为亚洲的日韩,根据他们的人均寿命,来计算一下我们国家的老龄化程度。
我们这里考虑到城乡差异和不平衡,假定我们2035年的人均寿命能达到80岁,2050年能达到82岁。
如果从2035年这个时间节点计算,这一年60岁老人对应的出生年份是1975年,80岁老人对应的出生年份是1955年。
那么在这20年的跨度里面,这批60到80岁的人一共有多少呢?大概是4.9155亿人。
如果把年龄上调到65到80岁,那么这15年跨度的时间里,依然有3.7076亿人。
按照我们的14亿左右峰值总人口,这时候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是35.11%。
这个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和日本在2016年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26.59%类似。
上面的数字是我们按照公开数据,做出的推算。实际情况可能比推算的时间,还要提前个三到五年。
老人这么多意味着我们的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将会在未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发生剧变。
比如在严重老龄化伴随少子化的背景下,年轻人比重会越来越小,老年人比重会越来越大。
这也意味着国内在未来10年时间里,服务业的成本会上升许多,体力劳动的报酬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
我们可能会越来越像美国日本这类发达国家,上门装个空调两千块钱,和买个空调的价钱差不多。
关于这一点,在社科院这份《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里面写的非常清楚。
2018年全国将由超过2个缴费者来赡养1个退休者,到了2022年不到2个缴费者养1个退休者。
所以才会有养老保险抚养比的概念,这个我们在《低龄老人也要参与就业了》里面讲过。
养老保险抚养比越大,意味着每个参保人员,也就是工作的年轻人,需要分摊的压力就越小。
年轻人数量不够,就会导致未来的养老金不足。因为养老金的本质,是一种代际财富转移。
简单说就是把现在年轻一代打工人缴纳的养老金,转移到已经退休或者即将退休一代人手里,用于他们养老
目前我国的生育率在不断走低,1963年婴儿潮那批出生数量最大的老人又要退休。
在低生育率的老龄化社会里面聊养老,其实本身意义不大,因为最后没法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所以到最后的解决方案,一定是自己养自己。毕竟养老这东西是一个没有产出,但是要持续消费的东西。
这时候能采用的办法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延迟退休的同时,增加缴费年限和金额。
延迟退休这个事情,我们之前在《延迟退休到底意味着啥》里面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所以延迟退休的本质,不是让你在一个工作岗位干到退休以后再延迟几年,而是是延迟你领养老金的岁数。
增加缴费年限这个事情也非常简单,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有个社保的最低缴费年限。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从这里大家可以也看出,目前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是在15年时间。
所以未来有可能缴满15年最低年限社保,依然不能领取养老金,因为最低缴费年限可能要逐步提高了。
增加缴费金额这个事情,这两年其实也比较明显。很多人应该感受到,社保的缴费基数最近两年上调了不少。
拿我们熟悉的新一线城市成都来说,下面两张图是2021年成都的社保缴费基数的变化
相比2020年成都最低档和最高档养老保险的单位+个人合计缴纳金额,平均上涨了7.6%。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缴费基数上涨不假。过去好多年养老金,每年也都在上涨啊。
这个确实也不错,但是养老金涨幅并不是线性的。上涨的幅度,和GDP增速的关系非常大。
2021年全国养老金上涨了4%,也就是说2021年的养老金涨幅,只有养老保险缴纳金额涨幅的一半左右。
未来随着我们经济体量越来越大,GDP增速逐步放缓,可以说养老金涨幅逐年放缓也是一定的。
至于降低养老金替代率这个问题,按照现在的老龄化速度,在80/90后退休的时候,也是大概率会发生的。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21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6亿,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有8.82亿人。
也就是2021年中国大陆老年人口的抚养比,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大概在40%左右。
但是在2021年底,全国拥有退休金的离退休人群只有1.3亿人,不到退休年龄人群的一半。
也就是粗略估算的话,目前拥有养老金的退休人口数/劳动人口数不到20%,差不多是抚养比40%的一半。
按照联合国对中国未来抚养比的预测,到2055年的时候,中国大陆的老年人口抚养比预期会超过75%。
根据我们国家的规划,这时候退休人口中超过90%的人都会拥有养老金,只是或多或少的区别。
也就是说拥有养老金的退休人口数/劳动人口数,会超过65%(75%*90%),这个数字是目前的差不多三倍。
大家都拥有养老金当然是好事,体现了国家对老人们的关怀嘛,让大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但是老龄化以后领取养老金的老人基数增多,以及年轻人减少以后导致的缴费人群减少,会带来一个结果。
那就是无论你是体制内退休还是体制外退休,领取的养老金待遇对比现在的替代率水平,会大打折扣。
再考虑到延迟退休的问题,大部分没有积蓄或者说补充养老金的80/90/00后的老年生活都会比较艰难。
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大家老了自己养自己是个大趋势,这一点其实从很多变化上也看得出。
现在又是个人养老账户又是企业年金,同时还鼓励大家配置商业养老保险,其实把话已经说开,提前告诉大家了。
想要舒心养老,只靠国家是远远不够了,大头还是得自己来准备。这个问题,我们已多次聊过,除了买能增值的房产、生孩子和投资资本市场,还可以考虑拿一小部分来配置年金险、增额终身寿等储蓄险。跟它们安全系数一样高的存款、国债等,都是短期产品,利率是在不断下降的,甚至可能会降到零利率。而这些储蓄险,未来领取金额确定,现金流足够稳,可以锁定长达一辈子的利率。可惜的是,之前介绍复利3.5%左右的好产品,金满意足臻享版和光明慧选,去年年底已经从互联网下架了。我们观察了很久,目前线上新出的产品,收益确实比之前的要低。好在最近收到消息,保险公司开放了一个短暂的线下投保窗口,金满意足臻享版和光明慧选,近期还有机会捡漏。有需要、之前没赶上车的朋友,可以抓住机会。1、中长期稳健资金,选金满意足臻享版它是近两年很火的增额终身寿险,现金价值(可理解为保单实际能用的钱)可以终身增长,并且写进合同,雷打不动,安全性高。同时具备锁定长期收益+灵活的特点。1)收益最高可达复利3.49%30岁男性,年交5万交10年,未来每年的现金价值、身故该如何赔付,都会写在合同里。
第20年,现金价值达到85万,复利收益3.465%,折算单利4.88%;第30年,现金价值120万,复利收益3.478%,折算单利是5.96%。时间越长,收益越高,监管规定这类产品不能到3.5%,它最高能到3.49%,都快触碰天花板了。2)可按需取用,进可攻退可守中途可按需拿钱出来用,比如第20年,需要10万资金,便可以从保单里取,剩下的75万会继续增值。一直不用,也可留作养老金,或传承给后代。3)当教育金可陪孩子一生,避免财产分割给孩子买,复利增值的时间可长达百年,还能兼顾孩子的婚嫁、养老等需要。父母离婚,保单通常视为是对孩子的赠与,一般不会分割,未来教育资金仍有保障。再或者,在孩子婚前交完费,那么就属于婚前财产,离婚也不会被分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