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与官网相差两个字母,客服热线只相差一个数字,页面满是格力空调案例信息,左上角更是标注“格力空调维修”。孙先生遇到了“李鬼”格力售后官网。
对方自称格力员工,承诺的上门费从50元涨至200元,但维修2个月后,空调再次出现问题,第二次拒绝上门维修。
面对记者询问是否为格力公司官方售后网站,涉事官网客服三缄其口,承认是“第三方维修代理”,与格力官方是“合作关系”。但格力官方对“合作关系”予以否认,表示并不知情此网站。
8月19日,安徽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工作人员确认“”不是官方正规网站。由于受害者被欺诈的数额为1000元,不构成刑事案件,但可纳入违反社会治安的案件,涉嫌诈骗,建议孙先生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
20日上午,澎湃新闻()在搜索引擎“微软必应”上以“格力空调维修”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排名第一的网站仍是孙先生遇到的“李鬼”格力售后官网。
8月20日上午,澎湃新闻在“微软必应”上以“格力空调维修”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排名第一的网站仍是孙先生第一次维修遇到的网站。
“李鬼”格力售后官网直接在网页左上角直接注明“格力空调维修|格力空调24H服务电话”。
上海的孙先生在预约格力空调售后维修服务时,发现遇到了“李鬼”格力售后官网。
6月17日,家里的格力空调出现故障,他在搜索引擎“微软必应(英文名:Bing)”上以
“格力空调维修”为关键词搜索。点击排名第一、显示为“格力空调全国服务热线”的网站后,发现该网站展示的信息齐全,未加怀疑,便拨打了客服热线报修。
维修工在电话中自称“格力官方员工”,需要收上门费50元,但维修好后对方却报价200元上门费,加上各种换东西,孙先生共支付1000元。面对维修工不遵规收费,孙先生觉得将空调修好就算了,未在意此事。
但两个月后,家中空调再次出现故障,孙先生通过微信联系之前上门的维修工,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搪塞,拒绝上门。
带着疑惑,孙先生上网重新检索格力售后官网,才意识到之前联系报修的网站“有问题”,格力官网并非他所登陆的网站。格力官网网址为“”,但他第一次联系报修的网站网址为“”;后者显示的服务热线为“”,格力官方服务热线“”,相差一个数字。
意识可能遇到“李鬼”格力官网后,孙先生查询发现,“”实则为个人网站,网站审核时间为2019年,备案号显示其在安徽备案。
格力官网客服务告诉孙先生,像他家中空调第一次出现的问题,上门费用的确只有50元,不会多加费用,而且出现问题也不会拒绝上门。无奈,孙先生自掏腰包,又花了820元请格力官方的维修工再次维修。
澎湃新闻对比孙先生提供的前后两张空调维修服务单发现,第一次维修工提供的服务单抬头为“维修服务单”,和官方“上海格力家用空调现场收费确认单”相比,没有格力的品牌logo,全单甚至都未出现“格力”的字样。
收费明细也没有官方维修单详尽,仅分为材料费、工时费和其他费用三类,而格力官方收费确认单收费条目共有15项,单子右下角还附有格力官方售后公众号的二维码。
孙先生第一次遇到的“格力售后官网”出具的维修服务单未注明“格力”字眼。 受访者供图
8月20日上午,澎湃新闻在“微软必应”上以“格力空调维修”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排名第一的网站仍是孙先生第一次维修遇到的网站。
该网站分为“网站首页”、“关于我们”、“产品展示”、“售后案例”、“售后服务”等板块,展示有格力空调维修的知识与案例、格力企业的发展历程等信息,并直接在网页左上角直接注明“格力空调维修|格力空调24H服务电话”。
8月17日,孙先生先后两次在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对此事投诉。与此同时,他在一些域名信息查询网站上了解到,“李鬼”格力售后官网的网站域名和服务器均是通过阿里云注册,于是他通过阿里云进行了投诉。阿里云方面回应称,孙先生遇到的情况归为知识产权侵权一类。
知识产权侵权必须是知识产权拥有方才有资格去举报。“我作为受害方,却没有权利举报这件事。”孙先生叹息,自己陷入维权困局。
8月19日,澎湃新闻拨打孙先生遇到的“格力售后网站”显示的客服电话,当被问及是否是格力官网时,对方三缄其口,最终承认是“第三方维修代理”,与格力官方是“合作关系”。
格力官网客服查询前述网站信息后,表示对上述网站并不知情,在格力购买的物品只可通过官网或官方客服热线预约相关售后服务,且官方网站和客服电话只有一个,并非孙先生遇到的网站。
同日,澎湃新闻将此事反馈给“李鬼”格力官网备案所在地的安徽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工作人员在与格力空调官方售后客服核实后回复记者,确认“”不是官方正规网站。
对方表示,由于受害者被欺诈的数额为1000元,不构成刑事案件,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此事可纳入违反社会治安的案件,涉嫌诈骗,建议孙先生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