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17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本次宣传周的主题为“节能降耗、保卫蓝天”。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是在1990年国务院第六次节能办公会议上确定的。从1991年开始,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每年举办。鉴于全国性的缺电状况,200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由原来的11月改为6月举行,目的是在夏季用电高峰到来之前,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唤起人们的节能意识。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仍然存在着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作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标主要依靠工业领域。在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左右。除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外,工业余热利用率低,能源(能量)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至少50%的工业耗能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
据了解,提高工业部门的能效、减少集中供暖过程的化石能源消耗,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节能减排和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任务。工业部门排放的低品位余热不能为其自身所用,但却可以解决集中供暖热源紧缺、化石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广泛存在于工业各行业生产过程中,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率达60% ,余热利用率提升空间大,节能潜力巨大。
根据浓度、热值等不同,工业余热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品味。目前,前两者多用于回收发电,利用效率较高;低品位余热却因自身难利用,常被作为“废热”排掉。北方地区电力、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的余热资源,均可回收用于供暖,且“成本远低于燃煤和天然气供暖,在经济和技术上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以全国首个使用低品位工业余热供暖的河北迁西项目为例,通过从10公里外的两个钢铁厂引热,替代原有7台40吨燃煤锅炉,满足了420万平方米供热,实现当地集中供暖“无煤化”。在煤炭减量替代、二氧化碳减排的同时,项目还为钢厂节约了一大笔余热处理资金。“变废为宝”出售后,钢厂更可从中获得收益。
而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南方供暖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夏热冬冷地区急需探求一个能够两者兼顾的解决方案。推进利用余热进行区域供热供冷就是一个两者兼顾的解决方案。在苏州的月亮湾、绍兴迪荡新城CBD、长兴总部经济园区、绍兴万昌小区等居民住宅、工业园区、办公楼已经通过余热供冷供暖,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南方地区利用余热进行区域性供热供冷的应用及经济性分析,证明了具有余热条件的新区采用区域供热供冷的方式是经济可行的。
南方地区住宅与商业建筑、公共建筑比较,相似点是同样有制冷、采暖的需求,差异在于使用时段、使用时间、使用率。所以对于住宅不应仅局限于满足采暖需求,而应具有前瞻性地将满足制冷、采暖需求整体考虑。在达到一定入住率、使用率的条件下,区域集中供冷供热将比自行配置分体空调、油汀、地暖更节能、更经济、舒适性更高。同时在一个区域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与住宅在制冷、采暖的时间和使用上又有着较好的互补性。因此,将既有的区域供冷供热原理、技术、模式应用于有余热的新区是经济可行的。
从宏观层面余热信息的收集、统计,到微观层面的取热、整合、输配送及系统运行调节等,“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做好余热供暖,热源、热网、热用户及政府等各方须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优化。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教授付林表示,包括余热、地热、空气源热泵等热源在内,运行时都要靠电能等常规能源驱动,实现同样供热及节能效果的前提下,余热所需成本最低。“即使暂无大力度补贴,与气、电供暖相比,余热也具备经济性。”
包括石家庄市、唐山市、银川市等多省市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工业余热供暖,事实上,在全国的范围之内,工业余热供暖,已经形成了3000亿元的产业。业内估计,未来五年之中的市场年增长率会达到30%。换句话说,无论从环保节能,还是项目运营、产业开发,工业余热供暖将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