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搞过二年空调机安装、维修。从空调机结构原理方面来说制冷、制热在单位时间内耗电量应该差不多,制冷和制热的转换只是非常单纯的把“四通阀”开关调整了一下,使制冷剂--氟利昂在冬天和夏天进行相反的循环。
”制热更耗电”可能是因为有时候开启了“辅助电加热”。辅助电加热直接用电对电热丝加热,应该比较耗电;冬,夏二季升,降温幅度差距可能也有影响总耗电量吧。比如夏季如果从35降到25,需要降10度,冬季如果从5度升到25却需要20度。
一般来说,除去制冷时使用的能量之外,制热时还要考虑连续工作问题、外机除霜耗电、内机的辅助加热,所以制冷消耗的电量一般都会低于制热消耗的电量。
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北方地区已经开始集中供暖,对于南方地区以及没有集中供暖的地方,使用空调制热取暖也是不错的方法。要不说空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呢,夏天用空调制冷、冬天用空调制热,不论室外酷热难耐或寒风刺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都可以享受到舒适惬意。
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大部分都为冷暖两用,既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那制冷和制热哪种方式更费电呢?回答这个问题,先来了解一下空调的制热/制冷原理。
空调制冷或制热运用的是液化(由气态变为液态)时放出热量;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热量的自然现象。
空调制热时,冷媒被压缩机加压变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机换热器,冷媒冷凝液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空气经过换热器被加热后吹入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液态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机的换热器,蒸发汽化变为气体吸收热量,变为气体的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循环。
空调制冷与制热通过四通阀来进行切换,但空调不论制冷还是制热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形象的说,空调的作用其实只是在“转移”热量,制热时将室外的热量“转移”到室内,让室内更热、室外更冷,这也就是为什么空调制热时,室内机吹热风而室外机吹出的是冷风。相反的,制冷时室内机吹冷风而室外机吹出的是热风,热量被空调从室内“转移”到了室外。
空调制冷与制热是两个相反的过程,“转移”同样的热量所消耗的电能也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制热却比制冷更加费电,这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所致。
一般来讲,北方夏季平均气温35℃左右,使用空调制冷,设置温度为26℃,待温度稳定后,室内外的温差为9℃;北方冬季平均气温为-5℃左右,东北地区还会更冷,使用空调制热,设置温度为20℃,温度稳定后的室内外温差高达25℃。温差过大使得空调需要“转移”更多的热量,也就会耗费更多的电能,这便是空调制热比制冷更费电的主要原因。
当室外环境温度过低时,空调的制热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很多空调都配备了“辅助电加热”功能,简而言之,就是采用电热丝进行辅助加热,以此来提高空调的制热效果。有些空调是手动控制的,遥控器上会有带“辅热”字样的按键。辅助电加热的功率为500~1000W,空调开启“辅助电加热”功能之后,制热效果会更好,但也会更加费电。
空调的制热过程将室外的热量源源不断地“转移”到室内,由于冬季室外本来就很冷,低温环境极易导致室外机换热器结霜。霜是如何形成的呢?因为空调制热时,室外机换热器温度比环境温度更低,空气凝结成霜附着于换热器表面,越积越多最终形成厚厚的霜层,影响到空调热交换。
此时空调便开始启动除霜程序,除霜的过程其实就是空调把制热循环变成制冷循环,即开启制冷模式,从压缩机输出的高温冷媒流入室外机换热器盘管,将换热器表面的冰霜溶化掉。
虽说空调制热比制冷费电,但同样是制热,市面上不少空调产品相对更节能一些。比如奥克斯智月变频空调,搭载智能变频技术,一级能效,APF值高达4.76,节能减耗效果显著,不论是短时间开启还是长时间使用都非常省电。另外,这款空调在-30℃的低温环境下依然可以正常运行,正是得益于其出众的节能性、强悍的制热能力以及可靠的品质,这款空调被中国南北极考察队选用并装备在“雪龙号”科考船上,随考察队一起征战南极,在极地恶劣环境下为科考队员提供温度保障。
空调是有限优化制冷,制热是逆制冷循环,效率低很多,所以很多带制热的空调,实际都是使用电辅热,即用电热丝加热。粗略的可以估算,制热耗电是制冷的3~4倍
很明显,在不同工况下(不同冷负荷)需要的制冷剂流量是不一样的,那么多余的制冷剂在哪里呢?
很多人说夏天空调温度设定在26摄氏度最好,低一度,耗电量会增加7%左右,
1、温度设低一度,室内机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会下降,熟悉压焓图的都明白,蒸发温度下降了,冷量必定会下降,所以耗电量会增加的。
2、室内温度低了,流通的制冷剂也就少了,部分制冷剂就存在室外机的冷凝器里面,减少了换热面积,增加了冷凝压力,耗电量就增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