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股市涨跌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盈利好坏,一个是货币松紧。前者与经济有关,后者与央行的政策有关。
今天央行召开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从会后发布的通稿来看,里面用了很大的篇幅谈逆周期调节:
央行行长易纲在总结中强调,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转变贷款定价惯性思维,真正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要继续推进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
结合周末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来看,央行的监管态度有转向宽松的倾向。近期央行已先后调降MLF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今天央行开展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也比上次降低2个基点。监管层释放宽松的信号比较明确,对股市是利好。
今天A股的表现很不错,创业板大涨2.77%,主要原因是网络游戏和影视传媒股突然暴涨。15年创业板牛市时,这两个板块诞生过很多10倍牛股。遗憾的是,它们的高光时刻只是昙花一现,最后的结果是一地鸡毛。真正赚到钱的投资者不多,乐视网最后退市收场,更加坑了无数散户。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无论游戏还是影视,都不算一门好生意。以游戏来说,一款爆款游戏的生命周期大概也就几个月的时间,能够持续推出多款火爆游戏的公司凤毛麟角。市场往往给一些推出火爆单品的游戏公司极高的估值,但如果你去投资,极容易买在一个情绪的高点。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影视公司,很难确定哪一部电影会票房大卖。一些大制作,成本极其高昂,一旦票房失利,就会导致影视公司的业绩严重亏损。投资这样的公司风险极大。
从美股的情况来看,百年历史上,并没有成功的电影公司是独立存在的,都是作为综合传媒集团的一部分,可见影视公司作为独立的商业模式是有内在缺陷的。
今天的行业与个股分析,继续聊一下兴全合宜的第七大重仓股,家电行业的格力电器。(缺课的同学请自行翻看历史文章)
家电行业是中国制造崛起的缩影,无论是黑电(电视)、白电(空调,冰箱,洗衣机)、还是小家电,都诞生了一批知名品牌,足与外资企业媲美,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和信任,格力电器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格力长期专注主业,历经多年发展成为空调行业龙头,但由于业务单一,市场难免质疑其未来成长性。尤其这两年经济下滑,地产行业低迷,空调内销增速放缓,在目前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大家都在担心,空调行业还有空间吗?
空调属于家电消费的大头,安叔以为,空调行业不仅有存量更新的需求,增量也还有成长空间。
一、参考日本的情况来看,空调在日本普及期超过 60 年,而空调的保有量与年销量还在稳步提升。也就是说,在成熟国家,空调行业也还没触及天花板。
我国的空调消费滞后日本30 年,目前的保有量相当于日本80年代中期,同样滞后30 年。从 80 年代中期至今,无论宏观经济如何波动,日本空调保有量持续提升。对标日本,随着国内人均收入提高,城镇化持续推进,以及农村消费需求增加,空调行业还有稳定增长的空间。
二、从消费升级的角度,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家用中央空调的消费需求也会得到提升。目前家用中央空调的发展还处于早期,市场渗透率很低,不到2%,对比人均住房面积更低的日本,其中央空调渗透率也在10-20%的水平,显然渗透率还有显著提升的空间。中央空调附加值高,有望成为空调市场新的增长点。
三、除了内销部分的新增需求和更新需求,海外扩张也是中国空调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空调出口的潜在需求一看人口规模,二看天气炎热程度。目前印度、东南亚等人口密集的新兴市场空调普及率偏低,未来增量空间不低于国内市场。潜在挖掘空间十分巨大。
总的来说,未来空调内销仍有翻倍增长空间,外销部分也有望为中国空调行业带来新的增长途径。我国空调龙头企业具备产业链优势,未来有机会通过并购和自主品牌向海外扩张。
参考日本大金的发展历史,上世纪 80 年代,大金就已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向海外发展,大金拓宽了自身收入增长的边界并且带来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
目前,国内空调行业已经进入格力和美的双寡头垄断时代。两家的市占率超过70%,并且通过上下游垂直整合建立竞争优势,两家的渠道控制力也极强,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不过随着电商发展成熟,奥克斯凭着高性价比在线上市场做大,开始威胁到双寡头的地位。
格力的独特优势在于作为行业龙头,公司对上下游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掌握核心科技的产品力和深度绑定经销商的渠道力。
公司对下游经销商采取先款后货,对上游供应商则采取先货后款,能够把上下游的便宜都占了,反映格力在产业链中优势明显,具备强大的渠道话语权。
格力在朱洪江时代开始就注入重视质量和技术的基因,在董明珠接棒后,依然把掌握核心技术作为企业的根本要求。格力是家电行业内唯一不对研发费用设上限的企业,足见格力对研发的重视和追求。
正是因为掌握空调的核心技术,格力才能在与外资的竞争中胜出。格力空调售价高出市场平均水平,毛利率远高于行业老二美的,正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格力自建渠道,与经销商利益深度绑定的模式也被视为独特竞争优势。公司通过返利政策鼓励经销商淡季打款提货,通过占用经销商的资金及库存,平滑生产淡旺季,提升生产效率。凭借强大的渠道控制力,格力在上一轮价格战中取得全面胜利。
不过渠道压货的模式,遇到较长的经济下行周期时,弊端就会开始显现。截至今年6月,格力的库存水平高达7个月。对比美的,2018年以来,库存水平一直保持在3个月左右。在行业需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美的库存仅小幅下滑,远低于格力和行业。这次双十一,格力主动挑起价格战,也是迫于库存压力。
过去十年,格力的净利润增长超过30倍,股价涨幅也超过30倍。从一个长周期来看,格力的估值一直相对稳定。公司的市值增长主要来自净利润的增长。
从格力股价的历史表现来看,公司最具投资价值的时期是在盈利处于上行周期而估值位于底部时,有机会迎来估值与业绩同时提升的戴维斯双击。比如06-07年,还有17年,格力都出现盈利增速和估值同步上行,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当公司的PE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时,比如09年,15年,17年,随后的股价往往表现不佳。
可见,格力的投资回报率与公司的盈利预期以及估值的相对位置有很大关系。最好的买点是在公司业绩出现拐点,估值的压制因素解除时。
参考公司的历史估值区间,格力的PE平均值是12倍左右,最新的PE(TTM)是13倍。目前的估值谈不上贵,但也不算便宜,考虑到格力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短期地产不景气带来估值压力,我认为格力目前还不是好的投资时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