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当前阶段,个人防护要注意些什么?开学后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校班级停课,是什么原因?抗体检测有必要做吗?……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新冠病毒感染防治专家组(公共卫生)专家、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所长鲍倡俊。
答:从传染病监测数据显示,全省疫情自2022年12月下旬达峰后,呈现稳步下降态势,已持续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近期主要流行的传染病为春季多发疾病,如: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和外省市一样,我省也在多个地区的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发生了季节性流感(主要是甲型H1N1)聚集性疫情,个别地区有新冠病毒感染零星散发病例和学校疫情。近期新冠本土病例经基因测序,主要流行株仍然是去年12月份以来流行的BA.5.2和BF.7,新冠病毒优势毒株没有发生明显变异。
当前阶段,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特别注意。大多数人接种“第三针”或“第一剂加强针”的时间都在一年以前,如果没有“阳过”,可能体内产生的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处于较低水平,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建议符合接种要求的人群,应该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较高,可接种“第四针”也就是第2剂加强针。根据目前免疫程序,“阳过”的人群在6个月后,也可以考虑再次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特别提醒:儿童特别是刚满3周、尚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务必加紧接种。
问题2:最近不少人有担心,特别是家长非常关注,感觉身边发烧的多起来了,尤其是学生群体,有的学生发烧缺课,有的个别班级停课,是什么原因?
答:发烧也不一定就和新冠病毒感染相关联。近期,全国多地都报告了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的病例,而发热也是这两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我省也有多所学校检出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当学校内出现一定数量的传染病病例(如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胃肠炎、麻疹、水痘)后,为避免校园内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学校会采取包括小范围停课在内的一些措施来应对,家长和大众不必因为“停课”二字而过度恐慌。
答:根据《江苏省学校和托幼机构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引(试行)》,学校人群高度密集,是流感、腮腺炎、水痘、诺如病毒胃肠炎等常见传染病的高发场所,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落实各项疫情控制措施,及时控制传染源,做好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在师生员工中发现确诊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时,应立即要求其进行隔离(居家或住院隔离),至传染期过后方可复课、复工。为保护易感人群,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根据卫生健康部门建议,报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可采取临时停课等措施。
答: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等,比如感染诺如病毒、甲流等等,身体会通过适当的升高体温发挥免疫和吞噬作用,将病原体尽快清除,是一种正常的人体保护机制,但体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建议大家都要掌握必备的防疫技能,日常做好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和咳嗽等呼吸道等症状,怀疑感染了新冠病毒,可以先自行测一下抗原,看看是否呈阳性,再根据个人具体病情情况,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对症治疗。
答:所谓抗体,是人体产生的一种保护因子,维持一定浓度的抗体,可以保护人体短期内不受病毒二次侵害。有些人一直没有症状,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无症状感染者,还是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就想去做一下抗体检测。其实做不做抗体检测,需要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来判断,普通人群没有必要大范围进行抗体检测。但是对于部分高龄老人来说,建议可以去检测一下抗体水平,帮助子女判断老人是否曾经感染新冠病毒,以及目前的感染阶段,对新冠病毒有没有免疫力,以及免疫力的强弱,以此为依据为老人提供科学防护。
问题6:最近发现一些人群聚集场所,不戴口罩的人多了。现阶段还要不要戴口罩?应该怎样科学佩戴口罩?
答: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除了新冠病毒感染之外,还有流感、麻疹、肺结核等传染病。在日常生活中,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可使病原传播率极大降低。戴口罩对于防治春季花粉过敏也很有效,可以减少花粉与鼻黏膜接触,减少接触过敏原。因此还是建议大家随身携带口罩,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通风不良密闭空间、人员聚集场所坚持佩戴口罩,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
答: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当前还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手卫生、戴口罩、常通风、保持一米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日常注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此外,冬季过后,要注意及时清洗中央空调、家用空调和汽车空调。空调长时间不清洗,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中会滋生多种病菌,如人们熟知的可导致军团病的嗜肺军团菌常滋生在空调的冷凝水中。病原菌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易引发过敏、呼吸道等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今天(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发布会还有哪些重点内容?看要点梳理→
近日,多位网友称自己又出现发烧等症状,担心为新冠“复阳”。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目前,发生规模聚集性新冠疫情的风险较低。如今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当出现发热、腹泻症状时,应重点考虑是否为急性胃肠炎等肠道疾病。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今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2月3日采样发现了1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监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
虽然XBB.1.5传播力较强,但目前数据显示,个体感染XBB.1.5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毒株症状相似,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增加。
目前,我国在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包括输入和本土)、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会进行感染者个案调查、核心密接调查,并开展风险研判,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同时,我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当前是我国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需要继续加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监测预警。对于流感来说,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
目前国内局部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房间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相关预防措施,对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样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