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豆浆机坏了,我没维修,直接在网上买了一台新的。”市民吴翠云说,现在家里的电器出了问题,她一般更倾向于买新的。“找人维修又费时间又费精力,还不一定能修好,不如直接换个新的更省事。”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像吴翠云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家电维修费用过高、周期过长,以及修后质量难以保证、维修缺乏规范等问题成了阻碍家电维修行业发展的“拦路虎”,这也是导致消费者“修不如换”的重要原因。
市民王明丽2019年花2500多元买了1台空调。去年夏天,空调突然就不制冷了。因为机器已过了保修期,王明丽在微信朋友圈里联系上了一位家电维修人员。等了足足4天,对方才上门检修。
“维修师傅说,空调的线路板坏了,必须更换新的才行。”王明丽有些犹豫,最后还是决定更换。上门费、检修费再加上更换线路板的费用,算下来总共花了400元。
空调当时是修好了,正常运转也制冷,可到了晚上又坏了。“我马上跟那个维修师傅联系,对方根本不接电话,我的微信也被他拉黑了。没办法,只能自认倒霉。”
后来,王明丽的亲戚给介绍了一位从事家电维修多年、有固定门店的老师傅。王明丽这次又花了400多元,才彻底把空调修好。“修家电还是要找有店面、讲诚信的维修人员,要不然很容易像我一样被坑。”
市民李霞同样也遇到了家电维修难的情况。家里的电水壶坏了,已经用了4年,李霞舍不得直接扔掉,就想着找人修修看。
她找了两家离家近的维修店铺,师傅们都不愿意接这个活儿。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维修点,等了大概半个月,维修师傅打来电话告诉她,热水壶的底座坏了,更换零件加上维修费用一共要花30元,问李霞要不要修。“我觉得修修能用就别再买了,只是等了半个多月才修好,有点太费劲。”
记者采访了解到,家电产品出现“修不如换”的情况,背后有多重因素,譬如维修价格较高、维修周期过长、修后质量难以保证、行业缺乏规范等。
李先生从事家电维修多年,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家电多以集成化和模块化为主,一旦损坏就得更换整个集成电路或者模块,不像前些年只需更换单个或者几个零部件就能修好。维修成本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李先生说,如果顾客有维修需求,他一般都会问一下电器使用的时间,找出家电损坏的原因,直接给出报价。“如果家电使用时间过长或者本身损坏严重,我会告诉顾客,即使部分零件修好了,可能其它的零件又会出问题,维修的意义不大。”
除了维修成本较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曾遇到过请人上门维修家电被坑的情况。半路加价、偷工减料、人为损坏零件等行业乱象并不少见。“说白了就是维修行业缺乏规范,维修乱收费、反复维修、维修后质量无法保证,与其浪费金钱、时间和精力,还不如直接换新。”市民王刚说。
记者发现,相比于价格较高的大家电,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小家电,“修不如换”的现象更突出。首先就是小家电的售后维修点不好找,维修师傅李先生平时也不愿意接小家电的维修。“虽然小家电的价格不高,但维修起来花费时间并不少,如何收费也是问题。如果维修价格超过50元,我会直接跟顾客沟通。”李先生说,小家电维修的利润太低,所以很多师傅都不愿意接维修小家电的活儿。
另一位维修从业人员周先生也表示,现在小家电品牌多、型号多,有的配件不能通用,找配件并不容易。“夏天主要是上门维修空调,其他的时候也以大家电为主,维修小家电的活儿很少接。即便有顾客,也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的《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规定,家用电冰箱及葡萄酒柜、室内空调的安全使用年限为10年。家用洗衣机及干衣机、吸油烟机、家用燃气灶的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空调安全使用年限是从生产日期计起,其余从销售日期计起。
业内人士指出,家电产品是修是换,市民们可以对照标准来衡量。首先看一看自家电器“寿命几何”,是否还有维修价值。
其次,针对目前家电维修行业的现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同时严厉查处和打击不法维修商坑蒙拐骗、随意加价等违法行为。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快推进家电行业标准化建设,以此来规范行业发展,为消费者创造健康环境。
该人士还提醒消费者,家电维修时,尽量不轻信网上联系方式,要找准官方售后推荐的正规维修点。这样的话,收费还比较规范,出现问题也可以方便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