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参观者在北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展厅里观看一些早期的手机(2008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发
当3岁的婉晴用4G手机玩游戏时,她肯定不会想到,1988年,在她爸爸还是孩童时,别说触屏手机,连手提式“大哥大”都是“万元户”才配得起的稀罕物件。
1988年,北京开通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尽管由于信号不好,常常要“从楼里面伸出脖子打电话”,但人与人的联系却首次迈入移动时代。
从1G到4G,移动通讯业在30年间的高歌猛进,仅是改革春风吹遍大地的一个注脚。“大哥大”、黑白电视、单缸洗衣机……伴随着家用电器一代又一代的更迭,是市民消费升级和生活体验的极大丰富。
提起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现任北京移动采购部资深经理的张明禄记忆犹新。“1984年,北京无线通信局开始筹建移动电线年代初,卫星通讯正火热,移动通讯作为“市内电话的补充”的角色被提上日程,“这是第一次我们捕捉到了移动时代即将来临的信号。”
1988年3月,移动电话网在北京开通,手持“大哥大”第一次进入市民生活,然而,彼时的体验却远谈不上美好。摩托罗拉牌的“大砖头”很是费电,打上半个小时一块电池就耗光了,每天得随身带上好几块电池。通话质量也不好,时断时续,常常得从楼里面伸出脖子打电线户。”张明禄解释,73个信道意味着同一时间内只能满足73个人打电话,用得人多了,互相抢信道,就会出现“打不通”的情况。
“为什么不多建几个基站?一是观念所限,当时对移动行业并不看好,组网主要是为保证国家和政府机关的通信需求,没想到民间需求。二是设施少、造价贵,用于通线多万元一台,相当于一辆桑塔纳汽车的价格。”
出人意料,作为“市话网的补充和延伸”的角色而建立起的移动网络,很快就风靡起来。1990年,全国移动用户已有1.8万户,其中,个体户、党政机关干部和工商企业管理人员是“大哥大”的主要持有者。到1991年1月,北京就有了4000个移动电话用户。
买“大哥大”、申请入移动网在当时风靡成什么样?直到今天,张明禄还记得两个故事。
1988年,位于闹市口西侧路北、现长话大楼东南角的北京移动复兴门营业厅对外营业,独家经营“大哥大”,一年以后,北京市民就开始在营业厅排队买“大哥大”,最长的要排上半年。“当年的一部‘大哥大’可贵啊,2万元一台,每月还有通讯费和频率使用费。可即便这么贵,拿着钱还买不着。”张明禄记得,“木板房改造的营业厅里,大家拎着大包小包的现金过来交钱,交完钱填一张申请单,‘跑单子’的工作人员再拿着申请单送去通讯机房,过两天才能开通。”
张明禄的同事更是遇到过尴尬事儿。一天工作完,五个人到路边的一家小饭馆吃饭,手里拿着工作用的“大哥大”“咚咚咚”放到桌边,就吸引了整个饭馆的目光。看着这一行人的行头,服务员以为遇到了大老板,忙热情地过来招呼,谁想几个人只要了西红柿炒鸡蛋等几盘素菜,引来一阵窃笑。
“我们当年的工资水平,哪里买得起‘大哥大’。”张明禄笑着说,每次因工作需要拿着“大哥大”去坐公共汽车,他都很紧张,既怕把“大哥大”弄丢了,又怕铃声突然响起惹得一车人侧目,“用得起‘大哥大’的人,谁还坐公共汽车呢?”
1990年,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人家的董明珠只身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海,入职一家名叫“海利”的空调企业做销售,这家企业就是日后格力空调的前身。当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仍处于初期探路阶段,新兴的空调产业也概莫如是,采购来的零部件组装组装,就成了一部空调。用董明珠的话,“说是手工作坊也不太为过。”
可就是这样的“手工作坊”组装出来的空调,在当时普通人的眼中,也是谁都没用过的稀罕物。现任北京苏宁易购联想桥店店长的师晓雯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的专卖店都是‘前店后厂’模式,四五十平方米的店铺内只卖一种家电产品。直到1999年,苏宁才在刘家窑开了第一家家电卖场。”师晓雯记得,当时北京叫得响的品牌不多,冰箱就认三洋、小鸭、松下爱妻号,电视机就认熊猫、牡丹,空调则是春兰、华宝、华凌和松下。
“当时的工资水平,空调可算是奢侈品呢。”师晓雯告诉记者,到1999年,北京1P的松下空调单台能卖到4399元,便宜点儿的国产品牌,一台也要2870元。多是40岁上下的机关干部或老师来买上一台,只有财大气粗的“万元户”才会一次性买几件乃至更多家电产品。师晓雯回忆道,当年的“万元户”都很有派头,挎着个大腰包,拿部“大哥大”……
在2002年的时候,摆在卖场专柜里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手机还是仿造的假机模,消费者看中某个型号后和导购员说一声,才能进行真机体验,“那会儿一部诺基亚手机就得1万元,都摆真机器怕丢啊,哪像现在,什么新潮大家追什么。”在师晓雯的接触中,“我是工薪阶层,太贵的可买不起”的线年以后就再没出现过,取而代之的是“来一套”家电。
如今,除了像张明禄这样的老通讯人,已经很少有人还能回想起当年的“大哥大”其实保密性极差,因为,人们早已习惯于4G网络下的时速,并在等待着5G的到来。
“如果说2G时我们的通讯产品是跟随国外,3G还差一点,4G却已领先。”北京移动规划技术部总经理刘宇自工作起就同网络建设打交道。他告诉记者,刚工作时,他对外介绍的开场词是:“北京的城域网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设备,西边是摩托罗拉的,东边是诺基亚的……”但到了4G时,他的开场词已变成:“祖国首都的城域网用的都是中国企业自己的产品……”
“30年的时间,我们找到了规律和信心,而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一切又将是颠覆性变化。”在刘宇的展望中,5G不单单是从2G.txt到3G.jpg再到4G.avi的网速提升,更是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扩展到万物连接,打造真正的“数字化社会”。(记者 赵莹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