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权威被挑衅,那么面临的就是无穷无尽的舆论,“停职审查”的事情刚过去一个月,
人心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哪吒2》中这句台词,既深刻又无奈的话,也是道尽了人对于一个事物固执不变看法的核心。
这对于一些公众人物来说,就非常容易被误解,尤其是企业家,2025年春节刚过,许多地方的格力专卖店悄然换上了新招牌“董明珠健康家”,线上直播间同步更名,部分门店甚至挂出“董明珠健康家效果图”,展示全屋智能家电场景。
而这一举动,也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社交媒体上质疑声四起:“董明珠要把格力变成个人资产?”,甚至还传出了董明珠“转移格力资产”的谣言。
对于这种不实信息,格力最初是保持沉默,也眼看事情发展的越来越扭曲,于是在2月24日,市场总监朱磊在媒体座谈会上首次回应,他解释,“董明珠健康家”是格力终端形象系统的升级计划,旨在通过场景化体验打破“格力只有空调”的刻板印象。
朱磊强调,品牌升级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从2024年底便开始筹划,“舆论反应在意料之中”,并且“董明珠”三个字已被格力注册,她本人是无法进行商业变现的,转移资产更是无稽之谈。
朱磊的回应中,多次强调:“不是董明珠的格力,而是格力的董明珠,”据其透露,2015年格力便注册了“董明珠”商标,相关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
这一解释试图切割董明珠个人与品牌利益的关联,却意外暴露了格力对“董明珠IP”的依赖,朱磊坦言,选择该名称正是看中其流量价值:“董总的名字能迅速吸引社会对格力全系健康家电的关注。”
数据显示,首批更名的门店到店率显著提升,部分经销商甚至“围在格力办公室门口”申请加盟,不过但这种“流量至上”的策略也引发隐忧。
董明珠仅持有格力不足1%的股份,却将个人IP深度绑定企业品牌,“若未来董明珠退休,品牌认知成本将大幅提升”,消费者对“董明珠健康家”的接受度也呈现两极分化,年轻人吐槽其名称“像老年保健品店”,而部分忠实用户则认为“董明珠”三字代表品质保障。
尽管格力早在2013年便布局智能家居,但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空调业务仍贡献近80%营收,冰箱、洗衣机等品类占比不足5%,相比之下,美的、海尔已通过生态链战略实现业务均衡,空调占比分别降至50%和30%以下。
朱磊在采访中毫不避讳格力的困境,消费者认为格力只有空调,这限制了新品类发展,为此,格力曾尝试推出“格力生活电器”、“格力明珠专卖店”等品牌,但收效甚微。
此次押注“董明珠健康家”,本质上是一次破釜沉舟的渠道革命,过3000家门店改造,将场景体验与全品类销售结合,试图重构消费者认知。
然而,更名消息公布后,格力股价连续五日下跌,市值蒸发近千亿,投资者担忧,过度依赖董明珠个人IP可能稀释格力品牌价值,格力需要的是系统性创新,而非将赌注押在一个71岁的企业家身上。
董明珠与格力的关系,既巧妙又励志,是任何人都“难以模仿”的,从销售员一路走到董事长的位置,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历高,还有她过人的眼界和强硬的手段。
不过,这样虽然让董明珠快速的带领格力登上“全球空调霸主”之位,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却也因强势管理方式引发了很多争议,
2024年,格力推出售价29999元的“玫瑰空调”,因设计被批“土味审美”登上热搜,更早前,董明珠头像作为格力手机开机画面的操作,亦被嘲“家电版老干妈”。
此次“董明珠健康家”事件,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个人化标签,朱磊在回应中试图将董明珠塑造为“行业生态捍卫者”,称其批评矛头指向“假冒伪劣产品与不良竞争”。
但公众更直观的感受是,董明珠的言论风格与年轻消费者渐行渐远,她曾公开指责离职秘书孟羽童“以自我为中心”,并强调员工需“对企业忠诚”,这些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对“代际管理冲突”的讨论。
这言论对于曾经的企业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却有些古板了,都是来挣钱的,可以有归属感,如果钱给的足够,忠诚也是必要的。
可是一旦某一项有些不匹配,那么忠诚减少也是在所难免的,谁也不会做让自己吃亏的事情,自身的利益肯定是第一位。
但这也不全是董明珠的问题,毕竟她年纪也不小了,跟不上年轻人的想法,自然是正常的,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
不过,这些问题并不能成为她被人误解和“造谣”的目标,作为企业家她是非常成功的,不然也不会担任这么多年格力董事长。
2月24日晚,格力第十二届董事会任期即将届满,根据规定开始候选第十三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而董明珠的名字依然在榜单中,凭借她的成就,或许会继续开心下一个三年任期,带领带领格力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