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典媒体跟踪报道了知名快时尚品牌H&M旧衣回收项目的线件旧衣服的真正归处,揭开了一场赤裸裸的环保骗局。
它确实可以让普通人在最低的预算内,享受到物超所值的极简时尚,但“快而多”必然会造成浪费。
生产一公斤的棉花,需要耗费多达两万公升的水;制作一件衣服,从染色到最后处理,可能用到多达八千种的化学物质。
那些没被穿过几次就扔掉的衣服,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早已凸显。这些快时尚品牌也心知肚明,便纷纷开始打着“环保”的旗号,启动旧衣回收项目。
于是他们声称,品牌方会将二手衣服交给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分拣、修复和再利用,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媒体的记者在H&M品牌设置的旧衣回收箱中捐赠了十件衣服,这些衣服上都被附上了GPS定位器。
它们被二手衣物进口商收购之后,就会被进一步打包,出售到当地的批发市场或走私到邻国销售。
幕后的批发商因此获利,品牌方也省下了处理二手衣物的麻烦,看起来两全其美。
大量的二手衣物被转运到非洲、南美洲等落后地区之后,它们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
。H&M 官方数据显示,回收的棉制品中最多只有 20% 可以做成新的牛仔裤,因为纤维在处理过程中都被切碎了。
而那些没有用处、被当成垃圾堆积起来的衣物,只有棉质的可以被降解,由聚酯纤维制成的衣服,
随着主要材料的降解,服装中的染料也被慢慢释放到环境中,污染当地的大气和水源。
预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增至85亿时,服装行业就会超过石油化工业,成为全球第一大污染源。
污染的水源从工厂流入农田、村庄,悄无声息地渗透着饮用水源,又不知不觉地进入儿童和成人体内。
各大服装品牌在劳动力廉价的落后国家开设工厂,以极低的成本榨取穷人的最后一丝价值。
留意衣服里的标签,你会发现它们基本都产自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
讽刺的是,就在这起重大事故之后一年,时尚行业迎来了史上的最高峰,那年的收益高达3万亿。
也有记者曾经向加拿大知名快时尚品牌Joe Fresh的前采购经理凯特提问,问她怎么看孟加拉的危楼灾难,是否为此感到不安。
香港NGO组织Students and Scholars against Corporate Misbehavior曾发布过一则《品牌企业社会责任伪善背后的真实现状:中国供应链调查报告》,就揭露了快时尚代工厂里的劳工真实的生存现状:
虽然快时尚品牌们标榜会给代工厂工人们合理的福利和休息时间,但实际上品牌下达的巨大工作量让代工厂们只能加班加点完成,福利只是一纸空谈。
看完这些环境污染和工厂压榨的悲剧后,再回到H&M的旧衣回收项目上来,不难发现,
如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标语写的那样:“尽量减少、重新使用、循环利用”(reduce, reuse, recycle)。不难发现,明明减少才是首要任务,我们却总是执着地寻找利用的最大化。
王尔德说,“时尚就是一种丑,丑得我们无法忍受,以至于不到六个月就必须更换一次。”
不贵又好看,旧了还能捐出去。这么一想,买买买便有了相当合理的理由。商家有利可图,可以更加专注“又多又快”。
所以要想真正终止这场灾难,要做的不是打着回收的名义自我感动,更不是搞一些往灾区捐二手丝袜、高跟鞋、滑雪装备、情趣内衣这些荒诞的事情,来彰显自己的善意。
益美君曾写过的环保博主壹个袋子,1条牛仔裤穿了10年,妈妈衣柜里70%的衣服也都是10年以上。那些过时的衣服,她也会拿出来重新改造一下,变成新款,又能再穿好多年。
她坚信,如果自己经常购买衣服,那就是在给一些“无良”企业释放一种信号:只要你生产的产品足够便宜和时尚,无论它带来的代价有多大,都是ok的。
但是穿二手衣服就不会背负这些“肮脏的制造史”,因为延长一件衣服的寿命,就可能减少它带来的污染和浪费。
,既能让自己安心,也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在你买衣服和扔衣服的时候想想,那些堆积如山的垃圾,被污染的水源,因污染致病的,以及在生产线上被压榨的劳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