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消费者走进商场,面对琳琅满目的空调产品往往无所适从,因为空调产品不同于电视等产品,消费者可以根据直观感受来挑选到自己喜欢的产品,空调是一种相对专业的家电,很多关键的技术指标消费者往往无法判断,所以很多消费者仅仅凭终端销售员的推荐或者是“眼缘”就把空调搬回了家,但直到安装后才发现并不满意,但中国能效标识的诞生,为消费者挑选空调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可以更大限度地保证消费者挑选到一台满意的空调。本文将主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探讨中国能效标识。
中国能效标识的底色为蓝色,顶头有“生产者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最为醒目的就是标识的中间部分,有从1~5个等级的标记,从绿色到红色,并在左边有信息提示从“能耗低”到“能耗高”,在右上角则明示出本规格型号产品的能效等级。标识的下部提供有“能效比”、“输入功率”以及“制冷量”的具体数据,其中“输入功率”表明了空调在标准工况下工作时所要消耗的电能,“制冷量”则是表示空调在标准工况下工作的制冷能力,“能效比”则可以由前两者计算得出:能效比=制冷量÷输入功率。
判定空调能效等级的依据是国家标准《GB 12021.3-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该标准于1989年12月25日批准,2004年8月23日修订,并于2005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能效等级的判定目前只考量制冷能效比EER,制热能效比COP则未列入考量范围。具体的能效等级划定如下表:
中国目前的电力状况非常紧张,除生产用电的逐年提高外,大功率家用电器产品也是导致紧张状况的“元凶”,据统计,目前我国家用空调年耗电量已经超过400亿千瓦时,并且目前使用中的空调大部分是低能效产品,所以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做出能效控制已是迫在眉睫,即使是把空调的平均能效比提高10%,每年也可节约电能近40亿千瓦时。依据该标准规定,在2005年3月1日后,达到一级能效标准即能效比高于3.4的产品可以成为节能产品,未达到五级能耗也就是能效比低于2.6的产品将不得在中国市场销售。
中国能效标识的推行除了缓解国家电力紧张的状况以外对于消费者有哪些实际意义?下面就来一一探讨:
一、市场得到净化。由于能效标识的推行,劣质空调将难以进入市场,降低了消费者购买到劣质空调的可能性。
二、省钱。选购高能效比的产品虽然价格较高,但其实仔细一算帐,在日积月累的使用中可以省下更多的钱,下面以国内某品牌的两个产品来做个对比,两台26的机器,能效比分别为3.42和2.92,输入功率分别为760W和890W,价格相差不到500元,按每年使用100天、每天使用12小时以及电费为每千瓦时0.55元算,那么一年可以节省电费:(890-760)×12×100×0.55/1000=85.8元,空调寿命一般在6~8年,那么总共在电费方面可以节省:514.8元~686.4元。
三、空调品质更好。中国能效标识的推行,高能效比空调往往要采用品质和性能更好的高能效压缩机;两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制造工艺以及面积都有更高要求,两器的寿命和性能都会明显提升;周边器件等级同时获得提升,比如电机,由于高能效产品需要提高转速,但转速的提高噪音也同时会提高,所以厂家就不得不采用更为优质的电机来保持在高转速下的低噪音。
四、使用效果更好。由于使用器件以及性能系统设计方面的原因,同能力的高能效比空调往往能够获得更佳的使用效果。
空调和冰箱率先在国内推行了能源效率标识制度,原定执行时间为2005年3月1日,但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尚有大量低于最低能效标准的空调和冰箱存在于市场中,最终出台了妥协措施,将2005年3月1日至2005年9月1日期间这六个月定位过渡期,强制执行时间推迟到2005年9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