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前的贵州黎平县肇兴镇肇兴村“梦幻肇兴”客栈火灾,我一直在等待更多的信息流出,以便自己能够“扯近一点”。专业人士通常不愿扯近,因为一旦依据的事实不准,分析的结果就是笑话了,所以我必须等他人提供足够的证据,才能进行自己的分析。对错,读者自己判断,我是旁观者和“牢骚太盛防肠断”,大家理解就行。
侗寨,是火耕文明的代表,意味着他们的文化中有大量的火耕元素,即消防文化,我研究十几年了,非常敏感。
这又是一类“小火亡人”的困境, 这里我来提供一点火灾的特殊性。侗寨的木建筑之所以能够长期流行,有几个重要的前提,第一是日照丰富,木材便宜,以至于其他建筑材料都价高,这是中国火灾之都“行在杭州”和“风都武汉”在古代经常性爆发城市大火的重要原因。建材的成本(主要看运输条件)决定了当地的主要建筑选择,这是常识,不接受反对意见。第二,当地一定是南方湿度大的地方,湿度可以改善木材的防火性能,所以居住密集的地方,一定是湿气比较大的地方;第三,当地人熟悉消防文化,但是外地人不行啊。这是香格里拉失火的原因(外地人取暖的电取暖器失火),所以,当地人办客栈,成灾是必然的,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配合,存在消防的短板,需要突出消防工程设计的作用,来弥补安全的短板。
什么是消防的“天时地利人和”?中国气候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气候深受季风Monsoon的困扰(所以中国台风冠名权要与越南马来共享,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是如此),特点是暖湿季节分明。2014年侗寨曾经烧过1000多家(达到conflagration的标准,只不过你不知道罢了),关键的原因是寒冷和干燥,寒冷意味着用能增加,干燥意味着点火容易,冷干的冬季是古代最需要宵禁的时段,大约是“重阳节”需要“入火”(户外不准放火),“寒食节”需要“出火”(户外湿度大,就避免了失火连营的局面)。过去,高温的时段是湿度大的时段,所以高温的时段在古代足够安全(不需要常设消防),关键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贴近自然,缺乏人工的干涉。现在不同了,空调的使用,不仅耗电耗能,而且改变了环境的湿度,当耗能与湿度叠加,就是此次火灾的天时原因。第二,通常木制建筑的通风比较好,通风好的建筑,虽然有蔓延加速的困境,但也存在烟气和能量容易耗散,即“火不炎上”。而现代的空调使用之后,密封性增加,同等情况下,致死的火灾规模大大减少,死亡提前发生。古代中国的消防斧是没有尖头的木斧,而欧洲的消防斧是一定要打洞的,所以尖头突出,这是对付通风不好的建筑准备的。所以,木材建筑配上通风不畅的空调环境,就是此次火灾死亡率高的原因,因为排烟不畅。第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别,在于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就是变化,化就是适应。由于当地人经常面临失火的风险,因此反应比较迅速,生活习惯与火共存。当地之所以是“侗寨”,意味着他们长期不接受农耕文明,才没有被汉族同化,所以当地的习惯才能保留。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来源于日常的闲聊,所以外地人的反应肯定跟不上本地人的反应,在逃生方面,一点点延误就是生死之差。我学的消防工程设计,就是要从人群行为入手设计逃生系统,把个人的习惯、当地的风俗统一考量,才是性能化设计。国内的设计停留于表面的公式,对行为学和动力学内容重视不足,所以看不出此火灾与彼火灾之间的差异。
在传统(燃料负荷)与现代(空调环境)之间,存在某些困境,需要消防工程设计来解决
在消防标准方面,这一次发生的的客栈火灾有点特殊,介于民居Residential和旅馆Assembly之间,在美国其消防标准是要高于民居的,起码要配备声光报警器。我国没有特殊的规定(2022年12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通用规范》中指出:“旅馆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该《规范》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意味着该建筑是按照民居的最低要求设计改造。民居消防标准的前提是熟悉环境,这貌似废话的假设条件,其实就是民居消防标准低于商业消防标准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消防标准上,这些客栈都是在“裸奔”。
国内的消防工作者,最大的短板是没有学过火灾动力学。过去没有火灾动力学也能干消防,但是在适应性方面,完全依赖消防标准的技术员和拥有改造标准能力的工程师有很大的不同。不要看我国的《消防工程师考试》内容很多,其实都是标准的固定内容,真正的火灾动力学,人群动力学的内容很少,几乎没有,这就意味着,面对一个崭新的火灾危险,可以依赖的理论很少,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过度消防。什么是过度消防?不让人在室内给电瓶车充电,就是过度消防。没有量化的火灾动力学理论作基础,就会造成消防安全管理一刀切的困境。不管三七二十一,放弃、隔离、不管,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事管人,就是过度消防,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基本的安全,怎么才能达到安全,只能只好提出过度的管人要求。
光要求客人识字,也是一种消防设计的前提假设,而且不是主要的假设。我想那些客人看到后一定会胆颤心惊
随便找一个消防工作者,问他什么算消防安全?中国人一定回答合规就算安全;美国人的回答是不低于安全标准的算安全。表面上看两者相同,实质上有很大区别。在中国的消防体系下,合规就是最高的安全,没有比标准更高的标准了,“标准之外无标准”,当标准不足时,处处都是隐患。在美国的消防体系下,消防标准是最低的安全要求,无论如何改变,都不要低于消防标准的要求,保持并超过标准的要求(即等价性原理)才是消防设计的基本原则。上述的说法比较专业,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学美国?中国不承认消防是专业(为了保持垄断),美国强调消防是专业(为了保持竞争),背后是对消防工作和“以人为本”认识态度的差异。
这和贵州事故有什么关联?消防工程是解决“没有人走的路”问题,消防技术是解决“符合现成标准”的问题。如果局限在过去的体系下,不思进取,那么消防技术和消防标准就够了,三年培训足够一辈子;问题在在于民居客栈是新生物种,介于商业旅馆和普通民居之间,如何规定防火细节,国内很难有自己的标准产生。 没学过,没教过,大部分消防专业都没学过火灾动力学和人群行为学,因此对付不了标准之外的消防难题。不成灾是运气,成灾是常态,不是这把火灾,你们根本不知道侗寨火灾是经常性的,人人都是消防员,千年以来都是如此。美国没有的标准,中国也没有能力推出来,这是理论基础决定技术的结果。有人说,美国也有临时旅馆的要求,可是我国的人口多,动不动达到人密场合的标准,这就是差别。
古人没有玻璃,意味着通风良好。有了玻璃,烟气不一定能够排掉。节能和防盗,与防火和逃生是矛盾的。
中美标准差距在哪里?打仗。美国的消防标准有很大一块是军方推动的,SFPE消防手册是休斯公司主导的,休斯公司的本行是海军消防技术服务,所以武器设备的“更快更高更强”,推动了消防技术的进步。我国还没有打过现代化战争,所以对武器的消防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美国,间接导致对民居的消防认识也跟不上。没有国防,哪有消防?没有公开,哪有教训?没有理论,哪有标准?很多人对消防工作振振有词,真正的消防是国防的一部分,服务于更大的社会需要。SFPE消防手册是代表消防工程的理论汇总,来自中国的学术贡献几乎没有。消防是一个高度应用的领域,光发表文章不算先进,要让人人都用你的方法和理论才算成功。我国的学术标准走上了歧路,导致文章越多,对专业的贡献越小,细思极恐。
这种火灾问题可以用基础研究来解决吗?国内绝大部分科研投入都是为了解决基础问题,不懂得消防的本质是应用。
最后,我看贵州事故,作为民居,缺乏足够的燃料堆积,还是算“小火”;过火面积240平方,说明消防队伍的响应时间不够快;伤亡率100%,说明报警和逃生环节存在重大偏差,具体说来就是没有烟雾报警器,也没有家用喷淋头,这是防火工程师的设计内容。我看过一份资料,烟雾探头大约比喷淋头的热敏探头提早2.5分钟,本地的热敏探头又要比消防队员的响应时间提早5-10分钟,在分分秒秒都是生命的火场,这个预警时间就是生死之差。所以,解决办法在消防工程师看来非常简单,只需要装上喷淋头和报警器,大概可以减少80%的伤亡(美国在1970年代的一次飓风之后做过对照实验,仅仅是报警器的安装就可以让住在Mobile Home的受灾人群降低火场伤亡率60%以上)。现在,美国正在推广的别墅安装家用喷淋系统的运动,其实就是这些家庭客栈的解决方案。你说没钱?这是客户付钱,你只需要提高标准,业主自动会让客户掏钱,客户为自身的安全买单,保险公司很高兴看到这个结果,所以都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是连我都不知道那里经常性发生火灾,有人在故意装糊涂,大家都希望闷声发大财,群死群伤是“击鼓传花”的必然结果。中国的消防工程教育开办了20年,还达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水平,实在是制度瓶颈推动的结果。
有人津津乐道美国和加国的山火,对国内的灾情是视而不见的,都有特殊情况,没有高下区分。
有人看到立刻反驳,因为在他心目中,消防是不容挑战的。我跟你说专业,你跟我说政治,政治是永远不会推动技术进步的,所以我们永远对“小火亡人”问题束手无策,只好拼命谴责受害人或业主(比如居然有人谴责这次灾难的受害者不懂逃生,这是典型的外行思维方式,因为客栈消防设计的前提假设就是客人永远是第一次来,他们什么都不懂,才是我们消防设计的目标。如果你假设他们什么都懂,那是船上,海员上船要求经过消防培训,性质完全不同),忘记了消防的责任是防止他人犯错。他人不犯错了,就可以拆掉消防了,这就是从元代到袁世凯的600年间,中国没有公办消防的的原因。他人会犯错,才会有消防;他人不犯错,消防是多余。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朝鲜发生火灾,是否就是朝鲜的消防比较发达呢?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社会火灾越多,说明该社会的燃料负荷大,人民的思想越自由,越希望不受束缚地创新,因此社会发达程度越高,所以消防的受重视程度是社会发达的标志之一。我们指望游客懂逃生,本身就是外行人的观点。他要懂消防了,还敢住没有消防系统的客栈吗?露天宿营算了。这种态度占据社会的主流思想,消防改革还是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