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芝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1 9:20:09 |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公司所处的行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受下游汽车整车行业发展情况影响较大。此外,公司的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下游行业为储能行业。上述行业在报告期内的发展情况如下: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中国汽车行业克服了诸多不利影响的冲击,持续保持了恢复增长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2022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 2,702.10万辆和 2,686.4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其中,受到购置税减半等促消费政策的拉动下,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2,383.60万辆和2,356.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受到内外部环境以及环保超载治理的影响,商用车行业处于低位运行态势,产销量分别完成了318.50万辆和33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了31.9%和31.2%;客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40.7万辆和40.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了19.9%和19.2%。2022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即使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预计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22年,随着相关支持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储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国内外的储能行业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6.9GW/15.3GWh,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率超过180%。随着《“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推出,国内多个省市先后布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 216个,规模合计达到22.2GW/53.8GWh。由于能源危机、政策支持等方面因素,欧美的储能行业也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因此,预计储能行业将在未来3-5年保持较快发展趋势,预计复合增速接近90%。储能温控市场作为一个储能行业的细分市场,竞争格局相对清晰,随着液冷技术加速替代风冷技术的趋势下,将与储能行业保持同步的发展趋势。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公司专业从事移动式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汽车热管理相关产品的领导企业之一。公司的产品覆盖范围较为全面,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客车、乘用车、专用车、货车、轻型客车、轨道车及冷冻冷藏车等各类车辆。此外,公司近年来进一步拓展储能温控领域业务,从事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大中型客车空调和新能源客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在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换热器、空调箱以及空调系统相关产品,所覆盖车型包括乘用车(包括燃油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等:在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各类型轨道车辆空调产品,目前已涵盖包括160km动车组、地铁车辆、有轨电车以及常规轨道车辆等车型。在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公司已打造“双品牌+四大产品平台”品牌和产品架构,产品覆盖包括非独立式燃油车制冷机组、新能源电动机组、特种专用制冷机组、独立式制冷机组等。在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公司已经拥有包括大中型客车空调压缩机、各排量电动压缩机等产品。在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公司已开发量产包括新能源换电重卡电池热管理系统、电动工程机械电池热管理系统、液冷式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系统等多个产品。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冷冻冷藏机组板块主要存在“标配模式”和“终端模式”两种经营模式。针对公交公司、客运公司、地铁公司、大型物流公司等最终客户市场,该类客户更为关注整车零部件的品牌、性能、质量、售后服务的个性化、及时性、便捷性和完善性。公司具有技术先进、售后服务网络完善、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采用“终端模式”可以增加客户对公司的了解和认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公交公司、地铁公司、大型物流公司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针对主机厂等客户,公司主要采用“标配模式”为客户提供大批量、标准化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轨道交通空调产品和冷冻冷藏机组产品。此外,冷冻冷藏业务板块也存在经销商销售模式,公司开发区域经销商,由经销商在指定区域内销售公司的冷冻冷藏机组产品。由于小车热管理产品、汽车空调压缩机产品、电池热管理产品具有大批量、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公司在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和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主要采用“标配模式”。销售渠道有两种,一为直接向整车制造商或储能系统集成商或储能电池厂商销售,二为通过整车制造商的一级供应商间接向整车制造商销售。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组织生产。公司在收到客户的具体订单需求后,组织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并根据客户指令配送到指定地点。公司每年与供应商签署年度采购框架合同,确定年度采购价格、交货方式等主要采购条款。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公司会根据客户订单以及库存情况确定具体采购订单,并要求供应商根据年度采购框架合同执行具体采购订单。报告期内,公司的产能状况基本可以满足目前订单需求。为了满足客户在未来几年的订单需求和量产计划,公司也在根据项目进展逐步设立新的生产基地或在现有基地新增产能,保证后续经营需要。1、报告期内独立式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产销量均较上年大幅增长,主要系由于电动重卡及工程机械需求释放,电动重卡及工程机械订单较多所致;2、报告期内商用车冷凝器和空调箱总成产销量均较上年有所下滑,主要系由于下游商用车行业景气度较低,商用车冷凝器和空调箱总成订单减少所致。在研发人员方面,继续提升研发团队质量、培养核心技术团队。持续完善以研究院为领导、各地分子技术中心为支柱的研发组织架构,从前瞻技术、应用开发、虚拟分析、试验技术等领域全方位打造核心技术能力。目前各类技术人员总计近500人,核心人员普遍具有10年以上的汽车热管理产品开发经验。持续完善研发体系和流程;强化技术评审和设计变更管理,推动开发流程在集团公司研发体系的全覆盖。持续完善产品设计标准;截至2022年底累计形成企业技术标准近250项,其中当年制、修订技术标准20多项。持续积累设计经验、完善经验教训数据库,累计形成相关数据近千项。积极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截止2022年底累计授权专利近600项,当年新增专利申请52项。在研发软件方面,通过外购和自研软件相结合、持续提升研发手段。目前已拥有商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60余套,已形成从整车、系统、总成到零部件的完整仿真能力、并普遍应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系统地推动自研软件开发工作,新增运动机构仿真等多项自研辅助设计工具。此外,新增FMEA等专业软件,进一步提升产品设计质量、规避开发风险。在研发硬件方面,根据公司技术、产品发展规划,持续提升验证能力。各地试验中心长期保持较高的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其中上海试验中心2022年顺利通过CNAS换证审核,以及通用、比亚迪002594)、Stellantis等众多客户的年度评审和认可。根据业务需要,建立散热器压力交变、冷热冲击等测试能力,新增高性能稳压电源、美标快速充电桩等专业设备,并改造客车空调性能试验台等多台大中型试验台架;以满足冷却模块、储能热管理等全新产品的测试需求。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基于环模风洞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试验设备,为上汽大众、泛亚、Stellantis、蔚来汽车等多家主机厂提供测试技术服务,为其新车型的开发和验证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上述软/硬件和人员支撑下,公司持续提升热管理技术、产品的正向开发能力,新技术、新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形成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的体系力和产品力,并获得自主、合资品牌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的大巴事业部紧紧围绕主业开展技术和研发工作,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并进一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储能电池热管理和储能系统一起成长,经过多年技术升级,液冷式储能热管理已成为市场主流技术。公司开发的液冷式储能热管理已经覆盖3-80kw制冷量范围,实现平台化设计。目前公司开发的液冷式储能热管理系统形成了六大平台产品。所有平台都可实现宽温域制冷,都能实现IP65防护等级,两大平台能实现IP67防护等级。大部分产品已取得UL证书。为实现高寒区域的高效制热,公司研发了储能超低温热泵技术,能实现-25℃热泵制热,超低温下出水温度超过30℃,可完全替换低温PTC加热器。目前已完成各项实验验证,并已与储能系统电柜实现超低温联调,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公司研发了储能综合热管理技术,除实现储能电池热管理外,还能兼顾PCS等各种储能零部件热管理,实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集成。公司和电池行业驰名企业合作开发的换电重卡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在-40℃-55℃环境、复杂路况下,保证电池热管理正常运行,兼容工程机械热管理全气候、恶劣工况的高可靠性运行。目前产品进入量产阶段。鉴于《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生效和中国的碳中和承诺,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对新型环保制冷剂CO2等进行研究,目前CO2空调在性能优化完成,目前CO2空调已开始向欧洲市场销售。与欧美及国内客户一起,开发新能源客车空调一拖多系统。同一套系统内实现乘客区、司机区、电池热管理、ATS等集中控制。该技术既能大幅降低整车热管理成本,也能有效利用整车热负荷,实现节能降耗。目前该技术形成系列化,准备大批应用。公司自主研发的超低温热泵5.0系统(双级压缩技术),在-35℃以上实现高效率热泵可靠运行。在实验样机技术基础上,衍生开发集成BTMS系统,实现热泵热风下出风及整车热管理集成,目前样机已与客户装机联调,各项指标达到客户要求。公司的小车事业部坚持“商乘并举”战略,在传统车和新能源车用热管理领域聚焦深耕,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小车事业部继续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质量和速度,持续丰富产品线、拓展产品型谱,保持产品的技术优势。在空调系统领域,结合现有项目,完成乘用车间接式热泵空调系统的产品开发、量产准备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启动了分布式热泵空调箱等全新概念空调系统的设计和验证;同时针对商用电动车的特殊需求,进行全新的集中式热管理系统的技术开发和项目竞标。在空调箱总成领域,基于薄壁壳体的轻量化空调箱、中置式电动车热泵空调箱等新品已稳定来量产,多款分别应用于直接式、间接式热泵空调系统的空调箱总成陆续完成开发,即将量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层流、多温区多风量独立调节等功能的高性能空调箱也完成样件,正在测试和优化。在冷却模块领域,以电动车冷却模块为切入点、完成基本型产品的技术开发,并获得了主机厂的项目定点。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持续升级换热器技术、扩展产品系列;针对热泵空调的特殊需求,正在开发全新车外换热器产品系列、提升低温采暖性能;确定电动车散热器的产品型谱、并完成第二代散热器产品开发;针对多个项目,进行水冷冷凝器、大功率电池冷却器等产品的应用设计和真空钎焊工艺开发。同时,核心零部件的轻量化结构、储液筒体两头封堵新结构、筒体与集流管低成本连接方式等全新结构的开发和应用,确保产品的低成本和轻量化。在研发能力方面,小车事业部持续优化研发流程、强化技术管理、完善设计标准、培养设计团队、积累经验教训。引入了FMEA设计软件等多套设计管理和工程软件,并持续自研设计软件。技术能力向海外延伸,在北美和日本成立办公室、聘用技术专家,积极参与国际项目竞标,开启了研发能力国际化的进程。同时,继续借助“加冷松芝院士专家工作站”、“上海新能源汽车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松芝――交大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先进热管理技术预研。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的销售模式是“标配模式”,即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整车厂商,为整车厂商提供配套的零部件。与此不同,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采取“标配模式”和“终端模式”并重的策略。一方面从最终客户入手,发展“终端模式”,即公司与最终客户达成购销意向后,由最终用户向整车厂商发出指令,要求在其购买的车辆上安装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的“终端”业务收入占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总收入的大部分。 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的最终用户一般为公交公司、长途客运公司和长途旅游公司等,其购买车辆的目的在于商业营运,对产品质量、特殊需求的响应速度、个性化的售后服务和品牌信誉更为关注,因此通过“终端模式”销售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盈利能力更强。公司由于掌握了较多大型最终用户,建立了稳定的信任关系,因此业务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公司的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以及大中型客车热管理板块部分子公司主要采取“标配模式”进行经营。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扩大标配客户群体,提高对标配客户的研发、服务能力,稳定标配地位,保证标配业务的顺利开展。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终端模式”和“标配模式”的移动式热管理产品供应商。此外,在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产品领域和车用电池热管理产品领域,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向包括整车企业、电池企业以及储能电站建设方等各类型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销售模式更加多元高效。公司下游客户大部分为国内知名的整车厂商及要求较高的终端客户,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一般高于行业标准。公司拥有业内一流的检测设备,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面对最终用户的“终端模式”,使公司与最终用户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售前了解最终用户需求、设计取得最终用户确认、生产取得最终用户认可、售后及时解决问题等贴身服务,松芝品牌在最终用户中广泛传播,公司获得了众多奖项。松芝的品牌影响力及市场形象,已成为公司与其他企业竞争的重要优势之一。尤其在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产品领域和车用电池热管理产品领域,公司在汽车空调和电池热管理领域的品牌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使公司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在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领域,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积累,掌握了众多优质的“标配”客户——整车制造商,和“终端”客户——公交公司、长途客运公司、长途旅游公司和团体客户。整车制造商客户约100多家,包括比亚迪、宇通客车600066)、金龙客车、金旅客车、安凯客车000868)、北汽福田、保定长安客车、中通客车000957)、一汽客车(无锡)、银隆客车、苏州金龙、中车时代等。“终端”客户超过330家,包括:北京公交、上海巴士、天津公交、杭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广东省汽运集团、苏州客运、重庆交运、成都公交、广州公交公司、深圳公共交通集团和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等。综上,公司在大中型客车市场拥有的430多家长期客户,大多为行业内的优质客户资源,为公司盈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坚实的客户基础。在小车热管理业务领域,公司坚持商乘并举的经营思路,逐步提高客户和订单质量,已经进入部分国际车企和国内一线车企供应商体系,在乘用车方面包括大众、本田、通用、福特、标致、上汽通用五菱、江淮汽车600418)、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在商用车方面包括江淮汽车、北汽福田、东风柳汽、陕重汽、中国重汽000951)等;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包括比亚迪、蔚来、华人运通等;在工程机械方面包括三一集团、徐工机械000425)等。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开拓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系统领域的业务,已进入宁德时代300750)、远景能源等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并进入量产阶段,同时,公司也在进一步开拓其他该领域客户市场。公司在全国设立了30多家销售网点,300多名销售人员及售后服务人员,营销网络分布在全国各主要省市。健全的营销网络为公司与客户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公司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为公司新产品研发提供方向,把握市场先机,将客户需求及时转化为订单,提升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商用车热管理产品业务的售后服务具有紧急、全天候、全年无休、问题复杂、工作琐碎等特点,对商用车热管理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网点建设、管理水平及信息系统要求非常高。公司经过多年悉心培育和资金投入,已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建立了19个安装服务中心和440多个特约维修网点,在全球多个国家设有售后办事处,培养了数百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售后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全年365天24小时”免费贴身服务。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公司已初步建立覆盖东南亚、南亚、南美、北欧以及中东地区的售后服务网络,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为国际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打造坚实的基础。 同时,由于目前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产品订单也涉及欧美相关国家,海外售后服务网络的完善也有助于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相关业务的开拓。完善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优秀的营销能力和售后服务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对提高公司的产品销售及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公司拓展包括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业务奠定了良好的服务网络基础。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利用规模生产优势,大幅降低成本,将重要零部件从外部采购逐步转为内部自制,一来降低产品成本,二来通过对重要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有利于把握重要零部件质量并对整个热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公司已经陆续完成压缩机、电子控制系统、风机、注塑件、各类配管等重要零部件的自制。由于规模经济优势,公司强大的自我配套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空调系统性能,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公司已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具有较高的现场生产管理水平。公司还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已具有较强的企业凝聚力。2022年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的经济受到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也彰显了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活力。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公司坚持年初制定的经营方针不动摇,克服各种困难,做好防控的同时,紧抓市场和行业发展机遇,对外积极开拓市场和客户,保证订单及时交付,对内针对短板问题持续改进,坚持降本增效,改善经营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取得一定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2.25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79.46万元,同比下降16.68%。报告期内,由于管控及宏观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地公共交通持续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大中型客车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客车产销量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下滑。公司凭借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在点单市场中,稳固一二线城市公交市场的同时,积极实现三四线城市市场下沉;在标配市场中,积极开拓主机厂客户,逐步优化提升配套份额,取得较好效果;在海外市场中,公司有效抓住海外新能源客车空调订单,在土耳其、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市场份额逐步提升,成为当地主要品牌。2022年,公司在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共销售数量超过 3.06万台,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公司对内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投入,采取各种措施降本增效,推出的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产品已实现对欧洲客户的交付,为后续海外业务的发展打开新的局面。在事业部的共同努力下,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业绩实现了逆势增长,行业地位进一步稳固,为后续行业复苏后的发展做好内外部准备。目前,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所属三个生产基地的总产能接近95,000套/年,可以满足行业对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的需求。报告期内,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坚持商乘并举,转型升级,聚焦深耕的总体策略,克服各地防控政策的不利影响,协调内部各生产基地资源保交付的同时,积极开拓目标市场和客户,在新客户、新车型和新产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在乘用车市场方面,小车事业部持续加大对目标战略客户的开发力度,全面进入合资品牌车企(包括大众、本田、福特、通用等),持续深耕扩大一线自主品牌车企(包括比亚迪、蔚来、华为、上汽、广汽、北汽、一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东风汽车600006)、江淮汽车等),广泛获取新能源乘用车客户和项目。在商用车、工程机械市场方面,公司克服行业需求下滑的不利影响,稳固优质客户份额,保持行业领先优势,配套包括江淮汽车、东风柳汽、一汽解放000800)、北汽福田、三一重工600031)、徐工机械、依维柯、潍柴等客户。报告期内,小车事业部累计获得新增业务订单超过4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占比接近60%,为后续数年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生产交付方面,小车事业部制定核心零部件自制策略,贯彻精益生产理念,着力于完善生产制造体系及国内产能布局,加强了区域化客户制造配套能力的建立及核心产品的垂直整合能力,在原有10个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新增武汉生产基地和南昌生产基地,在克服内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下,实现计划内量产项目的顺利达产和稳定供货,获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目前,小车事业部下辖10个生产基地,冷凝器产能为800万套/年,空调箱产能为460万套/年,蒸发器产能为520万套/年,暖风芯体产能为430万套/年,水箱产能为50万套/年,电池冷却器产能为20万套/年。在研发投入方面,小车事业部技术团队内外协同、快速响应,在加大前瞻技术开发的同时,深入参与重点项目竞标和开发工作,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推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拓展丰富产品型谱。此外,公司与多家北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和产品竞标,开启了研发能力国际化的进程。报告期内,轨道交通业务板块以重点区域市场和重点主机厂突破为抓手,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累计获得新增项目订单超过8,500万元,为后续业务的滚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内部管理方面,通过资源整合,有针对性地继续加大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为后续订单交付做好技术和产品储备。报告期内,在防控、政策调整、经济下行的多方面因素作用下,我国冷藏车行业销售量突破5.2万辆,同比下滑34.9%。公司的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在行业影响下,销售收入和销量均有所下滑,市场占有率与上年基本持平。公司克服各种不利影响,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尤其是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并积极实现芬兰引进机组的国产化工作,为后续行业复苏和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产品储备基础。为了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的长远健康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与多方股东共同设立上海松芝酷恒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实现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的独立核算和运营。在松芝酷恒成立后,公司重新梳理了该业务板块的中长期业务战略和产品战略,对研发、销售和供应链等职能进行调整完善。2023年,公司共销售汽车空调压缩机超过 4.73万台,进入多家主流主机厂供应商体系并获得部分订单。在新的平台上,公司将根据制定的战略规划,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目标客户和市场,促进该业务板块的健康快速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抓住换电重卡行业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多款适配于换电重卡和储能电站的液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在换电重卡领域,公司在报告期内销售电池热管理系统超过9,000套,较上年同期增长69.85%,已配套包括一汽解放、宁德时代、上海玖行等客户;在储能领域,公司已经顺利开发出多款机组,可以满足宁德时代、远景能源等客户需求。为了能顺利实现量产,公司克服各方面困难,完成2条产线的调试、安装和检验,并顺利通过客户审核,为后续量产做好充分准备。2023年,公司秉持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策略,提升产品力、市场力、效率指标,打造核心竞争力;坚持业绩导向,以价值创造者为本,提升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基础管理,保障公司安全有序、高质量健康发展。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要继续保持引领大中型客车热管理行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稳定提升市场占有率;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要走好转型升级路,提升产品力、市场力、盈利能力,打造可持续竞争力;轨道空调业务板块力争成为市域铁路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获得主机厂的认可;冷冻冷藏业务板块对标竞争对手,开发主机厂客户,全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推进lumikko国产化、扎根中国市场;压缩机业务板块商乘并举,聚焦战略客户,打造核心产品力;储能&热管理业务板块做好运营管理,提升成本能力及供应链整合。2023年,随着经济生活逐步回归常态,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生产制造、营销销售也将恢复常态,汽车行业仍呈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各级管理者需率先做认真、创新的践行者,带领全体员工认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员工与公司共成长。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
空调品牌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个空调品牌: 长虹美菱:公司控股股东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授权空调以普通许可的方式长期无偿使用“”商标其对产品的品牌授权不影响的独立性亦不影响现有品牌的使用 下一个空调品牌: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