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前脚刚把光伏面板和电池生产线撤回日本,现在又曝出连高端空调压缩机工厂也要迁回日本了。
截止到2021年在中国空调市场中销量前三名的品牌分别是格力、美的、海尔,市场占有率分别是28.3%、24.5%、11.7%。在前十名的榜单中日本品牌仅有两个品牌上榜,分别是三菱与日立,其余全部为中国空调品牌。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空调市场中,中国品牌拥有绝对的话语,可以说中国品牌垄断着中国空调市场。而松下这个日本品牌在中国空调市场占的份额非常的小,也很难在此市场中分的一份羹。
为了公司长远的考虑,松下将高端生产线撤回日本是目前比较聪明的办法。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的损失,毕竟在中国空调市场上松下的销量空间非常有限。
同时松下撤出后在广州的生产厂将与小米进行合作。有可能小米将成为松下的代工厂或者是将广州生产厂的设备租给小米使用,最终的合作方案相信双方都已经洽谈完毕。
松下高端机撤回日本,表面上看是由于在中国空调市场的占有率降低的原因,其实是由于松下空调成本高、营销方案差而失去了中国的市场。比如松下1.5匹变频空调的售价在3700元左右,而美的1.5匹变频空调的售价在2700元左右,两者大约有1000元左右的差价。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价格是消费的重要参考数据之一,在同类型的机型中,中国空调品牌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这也是松下高端机撤回日本的重要原因。同时松下没有完整的营销方案,比如在日常广告中很少见到松下空调的广告,经常是中国各大空调品牌的广告内容。
松下高端机撤出中国,也给中国国产的压缩机提了个醒,就是国产品牌的压缩机要提高核心技术能力了。为什么这么说?这主要源于空调压缩机的生产。
不错,压缩机是空调最最核心的技术,而依赖压缩机的变频空调技术最早是日本企业在1970研发的,日企空调经过50多年的攻城略地,依靠精准的控制技术,日系空调在变频节能方面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20世纪末,中国空调行业竟然达到了20%的利润率,1990年至1997年间,中国空调产量从22万台一下子飙升到了850万台,年增长率高达69%。
那个时候国产空调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主要是春兰、华宝在搞,格力和美的那时也只算得上是二三线品牌。
所以国内市场高额的利润和几乎空白的市场,引诱东芝、大金、三菱、松下等一大批日本空调压缩机企业来中国掘金。
2000年到2005年算是日系空调最后的辉煌,之后以松下为首的日系空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首次破跌到50%以下,十年后更是骤降至5.5%,所有日系空调品牌在华销量都抵不上格力的六分之一。
但后面随着格力、美的冲击高端市场,奥克斯低价杀入中低端档位后,日系空调在中国的阵线开始全面溃败。
有一点确实要承认呐,在用料和压缩机性能上,松下的高端机是超过格力美的高端机的,但价格也更高。现在国产空调品牌中高端也有用到日系压缩机,像格力空调部分中高端空调有用松下压缩机,以前还用过三菱压缩机。
所以很多人就炒作这点,说什么松下将高端压缩机产线撤回日本,国产品牌就要遭受打击了!
这样的言论简直是过于片面,格力其实也有自研的凌达压缩机,虽然算不上顶尖,但至少掌握了核心技术,不怕被卡脖子被限制产量。
还有美的现在的大部分空调用的是和东芝合资搞的美芝压缩机,美的是主要股东,东芝负责输出技术。现在美芝压缩机是全球销量最多的压缩机,美的不仅自己用,而且国内海信、奥克斯、小米,康佳等品牌也会用到。
现在还有不少言论说日本空调能用很长时间,国产做不到。其实国产空调现在的使用寿命不比日本低多少,格力空调更是免费维保10年,说明对自己空调的质量有充足的自信。
还有一种言论说不是松下不会控制成本,而是他们在维护品牌的威信。资本市场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松下自个在中国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挤压的剩一条缝,活都活不下去了,还谈什么威信。
松下将高端空调压缩机生产线迁回日本,其实跟国内目前市场经济低迷也有一定的关系,国内消费降级了,大家口袋里没什么钱了,所以松下高端压缩机也没必要在国内生产了,高端空调的市场前景也会一直持续低迷下去。
与日本企业相比,国产空调企业在空调技术方面存在一些挑战和落后之处。首先,在高端空调压缩机技术方面,国产企业相对较为薄弱。由于缺乏先进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他们往往需要依赖日本企业的压缩机产品。这导致国产空调企业在高端市场中难以竞争,失去了自主创新的机会。
国产空调企业在制热效率方面与日本企业存在差距。为了提供足够的热能,国内空调往往需要使用辅助加热功能,即直接用电产生热能。相比之下,日本空调企业凭借其先进的空调技术可以减少对电加热的依赖,通过空调系统本身提供热能,从而降低能耗并提高制热效率。
面对这些挑战,国产空调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他们应该增加对高端空调压缩机技术的投入,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以减少对进口压缩机的依赖。此外,加强与国内外优秀空调技术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也是提升技术实力的有效途径。
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支持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应该制定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政策,加大对空调技术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国产空调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