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全球市场机遇奔涌而来……一年来,经济大省广东扛起挑大梁的责任,马不停蹄全力以赴,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基础。
一以贯之的拼搏进取,在全年各大机构发布的榜单中收获了果实。从工业实力、科创实力,到投资前景、生态环境,在衡量区域发展的各个观察维度上,广东都走在前列。一张张“成绩单”上的一项项数字排名,折射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心、优势和强项,同时也为开启新的奋进征程指明发力点和增长点。同时,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依旧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的潜力板。
2023年以来,广东吹响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冲锋号”——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并将其作为头号工程全面推进。展望2024,全省上下要大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社会力量参与五个方面,凝聚各方力量合力共绘“一张图”,激发释放县镇村发展活力潜能,乘势而上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中国首款量产超跑轿车昊铂SSR实现交付、华为Mate60系列一经上市便一机难求、TCL首次在海外展出的全球最大QD-MiniLED电视在海外展会受到热捧……“广东造”的每每亮相,总能引起全球市场的瞩目。
作为制造业大省,今年以来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助推一大批制造业企业锐意革新,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蓬勃向上的前进动力,驱动着广东一次次突破发展“天花板”,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工业强则区域强。工信部下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深圳发布的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区等系列榜单中,广东有21个区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数量与江苏并列全国第一。其中,珠三角更是包揽工业百强区前6名。在前25强中广东占了11个,在前50强中广东独占18席,位次还普遍靠前。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研发能力强、创新成果丰富、复杂度高的领域,更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研究报告》显示,广东共有10个城市上榜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其中,深圳、广州分别名列第1和第3位。此外,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汕头入选。
2023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中,广东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上榜,数量同样位居全国前列。
“制造业当家22条”明确,到2027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东一手抓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一手抢跑高端制造新兴赛道,始终奔跑在“向上突围、向新而行”的征途中,不断塑造经济增长新优势。
12月21日,发布《科技城百强榜(2023)》,广东14个科技城上榜,排名第二。其中,深圳有4个科技城上榜,广州、佛山有3个科技城上榜,东莞、中山、汕尾、珠海各有1个科技城上榜。
1个月前,《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在北京发布,广东蝉联第一,连续7年领跑全国。该报告是国内权威的区域发展评价报告,被视作全国各地创新能力的“年度大考”。根据报告设置的评价体系,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在35分以上,便属于创新领先地区。2023年,广东综合得分达到58.86分,创新能力领先优势明显。
报告设置了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5个一级指标,广东的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知识获取3个指标排名全国第一,知识创造和创新环境指标排名全国第二,各维度均有较好表现。
创新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是广东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片孕育科创成果的“创新雨林”。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5年增加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5年翻了2倍多;在企业研究开发投入、技术能力提升综合指标等方面,广东均排名第一。
另一方面,广东坐拥17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创新绩效指标排名领先的重要支撑。
既要锻造“长板”,也要补齐“短板”。知识创造指标用来衡量一个地区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与基础研究的水平密切相关。
广东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实验室、科研院所的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两大“国之重器”挂牌运作,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科学研究的实力得到补强,成效逐步凸显。今年,广东这项指标排名与上年一致,继续位居全国第二。
“大考”连年夺魁,创新从未止步。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正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市场优势带动科技创新,为省委“1310”具体部署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12月,“2023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分析报告”出炉,我省有珠海、广州、深圳、中山、惠州、江门、佛山、东莞、茂名、湛江等10座城市入选百强。
翻阅《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记者发现,10座上榜城市集中于广东打造的珠三角、阳茂湛两大森林城市群中。
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打造宜居城市千头万绪,环境是否优良最为直观。深圳科技内容创业者老麦告诉记者,近年来,身边的同行、朋友陆续从其他一线城市转投广深落脚,不少朋友谈起选择原因,“环境好”“天气好”比“机会多”更为重要。
“发达城市群中,一分环境改善比一分经济增长更能提升城市竞争力。”早在3年前,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陈幸良就作出了这一判断。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推进,这一独特城市竞争力正逐渐彰显:10座上榜的广东宜居城市中,由各类天然湿地、森林公园、矿山公园等组成的城市“绿心”必不可少。由此带来的更广义的“生态产品”供给亦更充足——生态环境部公布的1—9月全国空气质量排名中,珠三角7市同样上榜,与宜居城市榜单高度重合。
如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任务中,林分优化200万亩、森林抚育200万亩的年度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六大行动”有序推进,全省正加紧部署冬季种苗储备等工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省将创建30个省级森林城镇、100个省级森林乡村、50个绿美古树乡村、50个绿美红色乡村,进一步发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综合价值。
日前举行的日本东京车展上,比亚迪携海豹、仰望U8等五款新能源车型及核心技术亮相,成为首家参加该车展的中国车企;近日,美的空调泰国工厂100万套产品下线年在越南首设海外工厂至今,美的完成了从“中国制造供应全球”到“在全球布局增强中国制造效率与交付能力”的转变……
从“走出去”到“全球化”,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向“研—产—销”全价值链“走进去”……以、美的等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大企业既是推动广东经济“穿越周期”的中坚力量,也是广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力军”。
今年8月,《财富》杂志发布202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按照上榜企业总部所在城市地址统计,粤港澳大湾区共有25家企业上榜。其中,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排名最前,位列第33位;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上榜,分别位列第414位、第427位和479位。
这些博弈全球市场的顶级公司,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最亮眼的明珠。“企业善于布局才能做大做强,企业家的本事就是练布局。”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原院长周其仁认为,应对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总的方略就是更高水平地开放。
在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看来,改革开放45年来,广东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的创新、重视质量的提升、加强管理模式的更新换代,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广东制造品牌走出国门,对于我国经济转换发展方式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在12月发布《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3)》榜单中,广东入围市辖区数量达19个,排名全国第一;前6强中,广东占据了5个席位,深圳福田区、广州天河区分列前两位,深圳南山区、宝安区和佛山顺德区排在第4—6位。
这一榜单的背后,折射出广东区域投资竞争力正不断增强,营商环境质量、招商引资能力、要素供给水平、产业发展活力等方面持续优化。
而此前发布的“2023赛迪百强区”榜单中,广东占据17席,与江苏入榜数量同列省级行政区第一;前十强中,广东入围8席,深圳南山区蝉联桂冠。
但在另一份榜单“2023赛迪百强县”中,广东的表现就并非如此亮眼:全省仅惠州市博罗县上榜,排名第69位;无一县域跻身“GDP千亿俱乐部”。
而博罗这一排名,相较于2020年的第93位、2021年的第89位、2022年的第81位,实现了在4年时间里连续跃升24位,表现出争先进位的强劲势头。
数据显示,广东有57个县(市),县域面积占全省的71.7%,县域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但县域GDP仅占全省的12.5%,县域城镇化率仅约44.3%、低于全省水平30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已成为广东实现现代化的突出“短板”,但同时也是“潜力板”。
“必须把眼光投向广阔的粤东西北地区、投向广阔的县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表示,要让县域这个重要支点强起来,在广东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122个县(市、区)乘势而上、苦干实干,大抓产业发展,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大抓体制机制改革,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在产业发展方面,各县(市、区)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以强大的产业基础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基础设施提能级。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聚焦“放活”权限、“盘活”资源、“激活”要素,激发释放县镇村发展活力潜能。
县域强,则全省强。“百千万工程”施工图绘就之下,“县”在出发,正当其时。
今年以来,广东聚焦镇域发展,全省的乡镇(街道)迸发活力、激发势能,一批批美丽圩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焕发生机。
今年10月发布的《2023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显示,广东共112个镇入选2023年全国千强镇,数量居全国第三。
首先,全国范围来看,广东镇域发展处于第一梯队,数量排名全国第三,而且广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2个千亿镇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千亿强镇均位于佛山市,分别是南海区狮山镇和顺德区北滘镇。前者稳坐“广东第一大镇”交椅,2022年GDP高达1313.49亿元,拥有工业企业1.5万家左右,汽车产业产值过千亿;后者则以美的和碧桂园这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为引领,形成了智能家电、高端装备、机器人等多个产业集群。
其次,省内排名来看,珠三角有104个镇入围,占比超过90%,成为广东镇域经济的绝对“主力军”,莞佛两城领跑;全国前50强中,广东入围的17个镇也全部集中在珠三角。
千强镇是镇域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珠三角的镇域发展强劲的综合实力。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逐步发展“一镇一品”的镇域经济,培育出一大批特色产业集群。同时,近年来做大做强中心镇,各乡镇(街道)将推动要素、项目、力量向中心镇集聚。纵观榜单,在珠三角专业强镇的示范带动下,一大批专业镇、特色镇树标提质、发展崛起的趋势非常明显。
最后,区域协调来看,粤东西北仅8镇入围,其中,粤东7个镇、粤北1个镇,粤西则无一入围。
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凸显,这也正是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所在。
具体分布上,粤东7个镇分别是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谷饶镇;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枫溪镇、凤塘镇、浮洋镇;汕尾海丰县海城镇;粤北1个镇是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排名主要分布在榜单后半段,区间在第400—1000名。
从粤东西北地区入围名单来看,无论是总数还是排名,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对1609个乡镇(街道)提出强化联城带村节点功能的内在逻辑。
如何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广东“百千万工程”对镇域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破题思路——鼓励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专业镇联动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跨区域合作。
与珠三角在特色优势产业跨区域合作,对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来说,预期带动效应不言而喻。
广东还提出,分类发展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休闲旅游、历史文化、绿色低碳等特色镇,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推动一批古镇古埠古港焕发新的光彩。尤其是尚未入榜的粤西地区,应紧抓特色镇建设机遇,加快建设有竞争力的镇街。
展望2024年,广东千镇蝶变蓄势待发。深入推进城镇建设提速提质,才能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服务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今年11月公布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中,共有1062个村(社区)入选,覆盖全省21个地市,包括珠三角的374个村(社区)和粤东西北的688个村(社区)。
“入选‘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南社文旅发展带来新机遇,我们将努力打造‘莞邑古村·岭南遗风’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柱成表示,接下来,将侧重古村保育活化特色,深入探索古村落保育活化利用新路径、新模式,打造一批特色新片区,擦亮古村落特色文旅名片。
在推动的过程中,广东还致力打好“生态牌”,走稳“绿色路”。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广东共有10地入选。
“村里环境更美了、村集体收入更多了、村民幸福感更强了。”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莲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昔强向记者描述今年村里的新变化。
莲江村依托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建设,从“一人一树”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入手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提速赋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乡村治理提档升级。今年,莲江村先后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以点及面,串珠成链。从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到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广东正不断延展城乡融合的线条。
如汕尾陆丰市金厢镇十二岗村,以示范带建设为契机,该村积极融入全镇旅游发展规划,盘活了连片闲置农房。而今,“滨海走廊”示范带干净整洁,沙滩银光闪闪,节假日游人如织。
今年,广东49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这些示范村在村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下,村民自治依法规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文化道德形成新风,乡村发展充满活力,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南粤大地,一个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场景汇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发布机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
●5个一级指标中,广东的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知识获取3个指标排名全国第一;知识创造和创新环境指标排名全国第二
●11地市入选数字百强市,较前一年增加3个,为近三年来最多,总数居全国第三,深圳、广州分列第三、第四
●广东共有10个城市上榜(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汕头)
●广东10座城市入选百强(珠海、广州、深圳、中山、惠州、江门、佛山、东莞、茂名、湛江)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进入榜单前10,分别位列第2、第5和第10位
●广东的“百强区”集中在广州(7个)、深圳(6个)、佛山(3个)、珠海(1个)4市
●顺德、南海继续蝉联榜单第1、2名,其中顺德已连续12年位居全国百强区之首
●入选城市集中在珠三角,广州(6个)、佛山(5个)、珠海(2个)、惠州(1个)、江门1个
●深圳市龙岗区、广州市黄埔区、佛山市顺德区、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市宝安区、佛山市南海区包揽全国前6名
●全国前50强中,广东占17席,主要来自佛山、东莞、珠海、中山;前100强中,广东占28席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上九陂村、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莲江村等共10个乡村入选
●“链主”企业分布在广州(9家)、佛山(4家)、中山(4家)、深圳(3家),东莞(2家)、汕头(2家)、阳江(2家),珠海(1家)、惠州(1家)
●50家粤企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位居全国第四,其中30家属于制造业,前10强中广东占4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