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微信业主群(以下简称业主群),即使叫不上名字的邻居,也可以在群里交流、求助、声明……业主群架起了沟通之桥,拉近了邻里关系,让守望互助的温馨画面不断上演。然而,也有的群里偶尔会上演唇枪舌剑,让不少业主不得不屏蔽了群消息。你家的业主群是冷冷清清呢?还是每日里热热闹闹呢?
日前,家住长安区庄窠社区古运码头小区12号楼的居民张先生在小区业主群里发出一条求助信息:邻居们,你们有空调移机师傅的电话号码吗?很快热心的邻居就@他发过来一个师傅的手机号码,并留言说,他安装空调时特意问过,这位师傅也接空调移机的活儿。
庄泰华庭福美来小区4号楼的刘女士在小区业主群里问:邻居们,社保卡过期了,去哪里办理新卡?热心的邻居在群里答复说:我的社保卡是在银行办理的,带上身份证和旧的社保卡就可以。
庄窠小区6号楼的孟女士发现单元门口有一辆电动车钥匙没拔,马上拍照在业主群里发了条消息:谁的电动车?钥匙还在车上插着呢!孟女士说,当她看到有业主的车钥匙没拔,第一个念头就是在业主群里找车主,因为同样的事情也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同样是邻居的妥善保管和及时联络,她才避免了财产损失。
孟女士告诉记者,她发现电动车没锁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多,院里人不多,她猜测是车主着急上楼时忘了锁车,担心万一被人推走就麻烦了,便好心地在业主群里问了一句,三楼的大姐看到后说是她家的,特别感谢她的善意提醒。“其实我老公之前就干过一次这事儿,车子从小房推出来急匆匆地就走了,钥匙还在小房门上。等他下班回去,才发现钥匙找不到了。后来有人把钥匙又插回到了小房门上。我们一打听才知道,是4楼一个叫刘泽涵的小男孩儿,他发现我家小房门上的钥匙,先帮忙收起来了,等放学回家后,又插到了我家小房门上。”孟女士说,事后,她专门去找孩子妈妈表示感谢,人家说都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孟女士也觉得他们这栋楼3个单元的邻居相处挺融洽,遇到点大事小情,大家都不会袖手旁观。
很多业主群,成了邻里守望相助的互助群。大家互相帮助,信息共享,一些小事足不出户就能得到解决,远亲不如近邻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
有了业主群,大家沟通也变得顺畅。某小区19号楼一位业主在群里发信息:各位邻居,我家明天装窗户,打扰大家了,之前跟安装公司交涉很久,但是工程进展不顺利,不得不在周末安装,请诸位高邻担待。
此言一出立马得到了邻居的回应:理解,理解,希望早日完工。但是也有沟通不力演变成唇枪舌剑的。
某小区8楼住户家的孩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影响了楼下邻居休息。楼下邻居在业主群开始“控诉”。楼上邻居既觉得对方小题大做,又觉得在业主群被指责颜面扫地,于是很不开心:“之前嫌我们在家走路声音大,为了配合你,全家人的拖鞋都换成了海绵底,还铺上了垫子,家里就一个老人带个孩子,能有多大声?”
争吵过程中,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楼下住户认为楼上住户噪声扰民,楼上住户阴阳怪气建议楼下去住别墅。
除了业主间偶有“小摩擦”,还有的业主经常在群里对物业“开炮”:物业管理,不要只在群里喊口号,要责任到人,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居民陈女士苦恼地说:“退出业主群吧,怕错过一些重要信息,可要是不屏蔽,有些人真的很过分。我们群就有一个业主,遇到问题就发一堆垃圾话,听多了这种负面情绪,我都担心被传染。”
这种因为琐事在业主群里争吵的情况,在一些小区群里都曾出现过。义东社区党委书记张晓囡告诉记者:“遇到群里争吵,一般楼长、网格员都会在群里劝说,尤其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楼长会主动站出来调和,毕竟业主群是公共群,以发布正能量信息为主,个人争吵占用公共空间总归不太好。”
业主群是一个公开的社交平台,有时还混入“外人”,让业主气愤不已,呼吁群主加强管理。
市民赵女士说,他们小区业主群多次有外来推销员发广告:“这些人一个号发广告被踢出群后,还有其他号隔三差五地冒出来接着发。因为业主群入群不是实名制,这些小号无法被辨别和清理,导致群里的广告推销屡禁不止。”于是,有的骗子协同出战,他们披上业主的马甲,一唱一和,让真业主有时难辨真假。
临近高考,不少小区业主群都发布了这样的公告信息:呼吁跳广场舞的各位业主,为考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备考环境;请所有装修业主暂停噪声施工;请提醒孩子,不要在公共区域大声喧哗;车辆进入小区请关闭报警系统;请各位业主互相理解、相互体谅,不要让喇叭、广播等干扰到考生的正常休息和学习。
这样的友情提醒得到了居民的支持。小区业主群作为重要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工具,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小区业主群可以承担小区公共信息发布的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自治活力,通过业主群邻里互助,积极关心社区事务,对社区有了更多的了解。
“小区业主群的作用无可替代。社区发布通知,居民与社区、物业之间的传达沟通,邻里之间的信息交流等,绝大多数都是可以通过业主群来实现。可以说,小区业主群已经成了构建邻里关系的重要途径。”庄窠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海滨介绍说,他们社区所辖五个小区,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业主群,小区里还划分了网格,群组的数目是两位数。这些群有的是社区建的,有的是小区居民建的,还有的是物业建的,不管这些群是谁建的,都是为了大家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会进入相应的网格群,一方面用于政策发布、活动公告、征集志愿者等,另一方面也便于社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发现问题会在网上合理引导,还会转到线下当面解决。比如说我们社区居民提出的问题,我们都会截图留存下来,跟物业沟通寻求解决的办法。”刘海滨说。
至于在群里发泄负面情绪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北锦途律师事务所律师薛燕,她跟记者分享了发生在吉林的案例:韩某在微信群里辱骂同村村民,辱骂时间长达5分钟,语言粗糙,气焰嚣张。被骂村民认为韩某此举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随即报警。派出所民警立即展开调查,韩某对其在微信群内辱骂他人的行为供认不讳,并因故意辱骂他人被依法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300元。
薛燕还介绍了广州互联网法院的两起案例:一起是微信群主对群成员在微信群里辱骂他人置之不理,对被辱骂者求助也无动于衷,被法院以“慢作为”“不作为”为由判决承担责任。另一宗是微信群成员骂人后,群主及时劝阻,在劝阻无效后解散微信群,法院对此判定群主不承担责任。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
薛燕提醒说,在虚拟的社交群里大家不用顾忌身份,很容易把现实中负面情绪带到虚拟世界中去,希望大家不要为了一时泄愤,在微信群发表侵害他人名誉的不当言论,即便骂了别人,嘴上占了便宜,但是侵犯了他人名誉权,也有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