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为Mate 60的发布,带飞了资本市场上与华为相关的产业链,也包括被华为深度赋能的赛力斯汽车,市值再次突破千亿。赛力斯股价大涨的同时,被打上产品“遥遥领先”标签的问界M7也出现了爆单的现象,官方口径的订单已经超过了8万台,沉寂了大半年的问界M7似乎自此绝境逢生了。
而11月1日,赛力斯发布10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600辆,同比增长12.84%。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份AITO问界系列交付新车12,700辆,其中问界新M7交付新车10,547辆,单车型单月交付破万,创历史新高。
在2022年,问界连续推出了M5和M7两款车型,并很快实现了交付量过万的成绩。但是进入到2023年,两款车型的销量持续下跌,在8月两款车销量加起来才5,018台。汽车产品卖得好的原因可能是造型颜值高、技术领先、空间大、行驶质感好、产品定位精准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效果,但是卖不好的原因却只有两种:消费者对产品不认可或者售价过高。而问界M7恰恰是这两方面都有问题。
首先是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导致市场口碑急转直下。进入到2023年,问界M7的质量投诉呈现爆发式增长,在车质网上关于M7的质量问题投诉相比2022年增长了10倍,达到了28.1(万分之),而作为竞争对手的理想L7和L8都只有3.0(万分之)左右,万分之三是汽车行业车辆质量投诉控制的标准水平,显然问界M7在产品质量控制上要落后于同行。
仅仅上市一年,可以看到关于质量投诉出现了大幅度上升,这背后暴露的是赛力斯在产品设计领域的技术短板和质量控制体系缺陷。
比如,问界M7的质量问题中投诉最高的就是空调异响问题,而空调对于汽车主机厂来说,属于整体采购件,主机厂不参与空调的设计,只是选型后进行布置设计、系统匹配和试验标定。如果空调在设计验证阶段就发生异响,赛力斯的工程师必然在上市前就将问题解决了。而问题集中在上市一年后爆发,说明整车或者空调系统的耐久验证不充分或者是空调供应商的供件质量不稳定,但不管是哪种原因暴露的都是研发体系的缺陷。
投诉量排在空调异响之后的就是座椅的故障和内饰的异响,前者是功能性问题、后者是舒适体验性问题,尽管问题性质不同,但这些问题都能直观地影响用户乘坐体验的舒适性,引发用户抱怨,导致市场口碑下滑、车型销量下降。
其次,问界M7在中保研的安全测试中也暴露出了产品研发的缺陷。在2022年中保研的测试中,尽管问界M7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的评价中获得了G(优秀),但是从测试的详细评价结果中暴露出车身结构设计的缺陷。
比如,在驾驶员正面25%偏置碰撞过程中,尽管结果是G,但是实际测试过程中A柱出现了折弯,直接导致车身上部侵入量偏大,在乘员舱上部侵入量和车辆结构的评价中都只获得了A(良好)的评级。而同为新势力的理想汽车,L8和L9两款车型在同类型测试中,车身乘员舱结构都保持了非常好的完整性,结构上都没有明显的缺陷。
在侧面碰撞的测试中,问界M7的车身结构设计问题则更为严重。在侧面碰撞过程中问界M7尽管获得了G的评级,但是评价结果中出现了结构件失效的问题,导致驾驶员躯干受到了伤害。
在中保研的侧碰安全评价规程中,关于车辆结构失效的描述写得非常清晰:B柱完整断裂或者车门打开,从试验后的照片看问界M7的后侧车门已经打开,且B柱与驾驶员座椅中心线cm,而尺寸相当的SUV车型L8在碰撞后柱与驾驶员座椅中心线cm。换句线在侧碰后驾驶员的侧门生存空间更小,驾驶员受到撞击伤害的风险更大。不管是从测试结果还是对比结果来看,问界M7在结构设计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或者说是落后于竞争车型。
所以不管是在产品质量控制上,还是产品的结构设计上,都暴露出了2022款问界M7并不是一款能在同级别里“遥遥领先”的车型,也暴露了赛力斯在开发高端产品上的技术能力缺陷和研发体系问题。
在品牌自身不具备竞争力的前提下,产品又存在着诸多痛点,这与它平均超过30万的售价所要达到的豪华品质感严重不符,用户在选择用钱包投票时必然是优先考虑其他车型,2022款问界M7的销量持续走低就不难理解了。
2022款问界M7产品上的问题,赛力斯和华为显然比我们知道得更多,否则不会在车型上市仅仅一年时就快速推出了改款车型,而且用掉了5亿的费用,要知道同级别全新车型的开发也不过才7亿元左右。
在全新问界M7的发布会上,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着重强调了M7在车身安全性方面的提升,将车身热成型钢的使用比例提升到了24.4%,车身门槛内嵌入了铝合金型材来提升侧面碰撞的安全性,在A、B柱内腔里嵌入了CBS,来防止A/B柱在碰撞过程中发生折弯问题。说人线款车身结构安全上的漏洞。
且不说全新问界M7在打完补丁之后,在被动安全领域是否已经同级遥遥领先,单单就官方这个宣传图片的数据就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如果熟悉车身设计的读者应该都知道,在当前愈发严苛的汽车安全评价规程下,国内自主品牌中20万以上级别车型的白车身高强度钢的占比都在70%以上,否则很难满足车身碰撞安全和整车车身轻量化的设计要求,60%已经是行业10年前的水平,可见赛力斯对于行业的认知有限,另外也没有车企为了实现数据上的“遥遥领先”,将高强度钢和铝合金统计在一起。
其次新问界M7车身这些材料的参数也并没有遥遥领先于同级别的竞争对手,理想L7、L8和岚图FREE官方发布的白车身高强度钢的应用比例都达到了75%,热成型钢理想L8的车身使用了28.9%,岚图FREE更是使用了31%。前者成为了当年测试的SUV车型中中保研的历史最佳成绩,后者的车身获得了中国十佳车身大奖。
新问界M7在其他领域是否达到了遥遥领先,由于资料缺乏目前尚不能准确得出结论,但至少在车身领域,它与同级别竞争对手比,都还处在追赶者的位置。
另外,从目前M7在一些设计细节上的呈现对目前赛力斯在品质设计和工艺制造方面的能力可窥一斑。比如在中控台换挡面板的设计,大面积的亚克力高亮饰板并没有衬托出水晶换挡杆的高级,反而成为了指纹的收集器,而且与周边的色彩搭配不协调,整体感官品质匹配不佳。
比如问界M7的整车漆面光泽感不佳,与其他品牌30万以上豪华车的喷漆相比漆面不够饱满和透亮,让整车显得比较廉价,而在问界M7的汽车论坛上,油漆漆面“软”是用户吐槽的问题之一,所以在整车油漆的喷涂工艺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有华为深度赋能,新M7最大的卖点自然是华为ADS 2.0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3.0,这两个领域也是华为目前“遥遥领先”的资本。
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毕竟只是整车系统中的一部分,与用户体验和行驶质感相关的造型设计、动力、底盘、NVH、新能源、整车质量控制则并不是华为的强项。问界系列的产品想要做到前面的“遥遥领先”,或许需要赛力斯在经过多款产品的开发后,积累了足够的开发经验和技术实力后,才能让问界系列的产品在产品力上全面实现行业领先。
至于华为可以是“遥遥领先”,但赛力斯和问界还需要努力,补上短板以后问界一定可以真正长久的起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