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依旧忙碌,他们正在进行全国首套万瓦级超大型低温制冷机的内部改造。这台即将被送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惠州研究部的制冷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在大科学装置中发挥示范作用。
中山低温院自成立以来,就专注于打破低温技术的国际垄断。此款制冷机可将温度维持在-253℃到-271℃,主要用于生产和储存液氢、液氦等珍贵资源,这些资源在航天工程、氢能源储运以及多项大科学装置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山低温院的制冷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任志文表示,此设备将显著提升我国的氦气自给能力,并在全球低温制冷技术领域中树立起新的标杆。
近年来,中山低温院获得了近2亿元的科研投资,专注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而粤港澳大湾区内众多国家大型科学装置对低温制冷技术的依赖,为中山打造低温产业创新高地提供了绝佳契机。
根据计划,2024年,中山低温院还将自主研制出首台5吨/天氢液化器,此设备一旦投用,将打破我国在大型氢液化装备方面长期受到制约的局面,为航天发射场的液氢推进剂提供稳定供应,同时大力推动氢能储运的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山低温院的液氢综合性技术研究及试验基地项目正式获批,这将是国内首个民用液氢试验基地,旨在打造技术标准化和质量检测中心。
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作为中山低温院的孵化企业,已在低温装备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公司院长龚领会表示,技术的孵化转化至关重要,避免了科研成果的沉淀和浪费。自2017年落户中山以来,公司经历了多次厂房扩展,现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成功开发出多规格的深冷区大型氢氦制冷装备,打破了国际垄断。
中山的氢能产业链逐渐完善,从生产、存储到应用场景涵盖全面,吸引了明阳智能、大洋电机等行业领军企业。目前,中山正探索氢储能的试点应用,计划打造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力争成为珠江口西岸的氢储能产业聚集区。
随着2025年全国低温工程大会的即将召开,中山将汇聚各领域的低温专家,共同探讨技术进步。在未来,中山低温院将致力于建设多个技术中心,并积极寻求产业化发展,以期在全球低温领域抢占一席之地,瞄准万亿级市场。
最终,中山低温院的努力不仅将推动国家低温技术的自主可控发展,也为全球科技进步作出贡献,真正实现科技为民、成果惠民的目标。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