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机构发布的“你是否支持禁止老头乐”的线上调研引起热议,“老头乐”指的是系列低速三轮和四轮车,因其重要用户是中老年人,所以俗称为“老头乐”。
笔者作为汽车行业从业者自然对于交通领域颇多关注,个人观点是赞同禁行老头乐的,因为这种交通工具从来都是违法的。其实从来没有“老年低速代步车”的概念,但这种车型却一直存在,其原型车的用途是场地内用车,园林、牧场、厂区、景区里才能用这种车型;在这些区域里使用此类车辆不受交通法规的约束,只需要遵守园区内制定的驾驶规范即可。
反之,这些从未能按照机动车标准进行车辆申报的车型,从始至终都不具备上路行驶的资质。
而之所以会逐渐成为“老头乐”,原因只是初期个别前卫的老年人把这些车型买来作为代步车,其之所以敢用这种车型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不懂交通法规,其二是自恃年纪够大;中国的法律法规对于老年人是非常包容的,哪怕老年人存在违法行为也往往会从轻处罚。对于交通类的违法行为而言,曾经一度是只说服教育而没有实质性处罚的,所以才会出现第一批低速车用户。
缺乏对低速车的约束,法律对于老年人过度的包容,两个因素融合在一起就成为了对“老头乐”的纵容;这种可以无视交通法规的车型迅速得到大量老年人的认可,保有量相当大,于是矛盾也终于爆发。
“自律”从来都是一个伪命题,人学会自律只是因为有规则律法的约束,或者想要追求什么;比如有些人在饮食作息方面非常自律,那也只是想要更长久的延续生命而已,是有目的或初衷的。
反之,一旦没有规则律法的约束,亦或者生命可以无限长,那么就不会有人会自律。
同理,低速车的风靡完全是因其可以不受交通法规的约束,可以无号牌、无保险、无驾驶证的使用;于是其用户就会把马路当成自家后院,想逆行就逆行、想占道就占道、想闯红灯就闯红灯,这样的驾驶方式虽然很危险但是其用户的通勤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所以这些低速车用户就绝对不会自律,就绝对不会懂得遵守交通法规。
结果就是这些低速车频频引发交通事故,但由于车辆没有保险和号牌,其用户也往往不具备事故赔偿能力,甚至会直接肇事逃逸;这些低速车已经造成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其所产生的蝴蝶效应的影响更深远。所以这些车必须要禁行,否则就会有很多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尤其是在乡镇农村区域里,因为县乡公路普遍没有完备的交通警示设施,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偏低,一旦肇事则普遍不具备赔偿能力,后果会更为严重。
当然不行,老年人的出行刚需也需要去满足,那就去开汽车吧;笔者并不是因为身在汽车领域才期望大家都买汽车,而是低速车已经具备汽车的形态,驾驶方式完全相同,重点是这些车的价格并不低。
全新的标准微型电动汽车(可上牌)的门槛价低于三万元,比如五菱宏光MINI、奇瑞QQ冰淇淋、吉利熊猫等车,这些标准汽车的售价重叠或低于低速电动汽车,这些车是可以上牌、上限的,那么相同的价格为什么不买标准的、安全性能更高的汽车呢?而且很多工况良好的二手汽车售价是只要一万元左右的哦,所以没有理由去买价格高、配置低、安全性能差且不能上牌的低速车。
可是即便有这些价格低廉的标准汽车却仍旧有很多人选“老头乐”,其并不接受标准,这又是为什么?
撇开这些标准汽车不谈,曾经有关于标准化低速车、准其上牌上险的方案提出,然而这个方案也被各种批评;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低速车的风靡并不是因为价格低,也不是因为性能强,更不是比标准汽车舒适,很多低速车是空调都没有的——真正的原因是“老头乐”最大的卖点就是可以不上牌、不上险、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使用,其用户追求不是车辆的品质或行驶安全性能,而是“逍遥自在、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这还了得?
不管了得不了得,在其用户普遍存在这种用车心态和观念的前提下,没有任何温和的方式可以管理好的低速车,面对想要违法的人只有严法才能起到有效震慑作用。
所以“一刀切老头乐”是几乎唯一可行的方案,“老头被被一刀切”也完全是咎由自取;有些人说不允许开就别允许卖,可是人家工厂还得为企业用户打造,在明知不能开的前提下“还要买”才是问题的根源。
其实前面已经给出过答案,那就是选择标准汽车,因其价格与“老头乐”相比不仅不高、还能更低!想要驾驶汽车(“老头乐”驾驶标准等同于汽车)就去考驾驶证,现在学习C1/C2是没有年龄限制的;至于汽车要承担车险的成本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其危险性较大,汽车就得有车险。
如果不愿意接受这些同价或更低价的标准汽车,也不接受考驾照和车险,最终也不能继续使用低速车,那就只能说明其没有出行刚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