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三,我在幼儿园门口接孩子放学,车辆在烈日下曝晒了两个小时。当拉开车门的瞬间,热浪几乎将人逼退,座椅更是烫得无法入座。
我迅速启动空调,将温度调至最低,风量调至最大。然而,吹出的风比外面还要闷热,孩子在后座喊道:“爸爸,好热。”汗水从我的额头滑落,顺着下巴滴在方向盘上。
当时我第一反应是空调出了故障,心里顿时紧张起来。毕竟这辆车是去年才换的,仅仅行驶了一万多公里,怎么这么快就出现问题了?我赶紧给楼下修车的老王打电话,他在电话里安慰道:“别急,十有八九不是大问题,把车开过来我看看。”
老王拉开引擎盖时,我望着里面复杂的管路感到茫然。他指着一个带有散热片的铁盒子说:“看见没有?这是冷凝器,空调能否制冷,关键看它。”
我伸手摸了摸,冷凝器烫得令人无法触碰。老王用水枪冲洗,瞬间流出许多黑色污垢。“你这半年没有清洗过吧?灰尘堵塞了散热通道,热量无法散发,空调自然就不凉了。”
他一边擦手一边解释,汽车空调制冷的原理与家用冰箱相似,依靠一种叫做“制冷剂”的物质循环工作。我追问:“那这种物质如何使风变冷?”
老王拿起一个矿泉水瓶,倒了半瓶水晃了晃:“你可以把这个瓶子想象成装制冷剂的管道。制冷剂原本是液体,进入车内的蒸发器后会迅速变成气体。”
“气体在生成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类似于夏季在地上洒水,水蒸发时会感到凉爽。蒸发器变冷后,风扇吹过它,就会产生冷风。” 他的解释通俗易懂,我一下就明白了。
这时,制冷剂变成了低温气体,需要通过一个叫做“压缩机”的装置将其压缩。老王指了指引擎盖内一个带有皮带的圆形部件:“这就是压缩机,相当于空调的心脏。它将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再送回冷凝器。”
“冷凝器外有风扇吹拂,将热量散到空气中,高温高压的气体重新变为液体。如此循环,冷风便不断产生。” 他顿了顿,补充道:“其实就是将车内的热量转移到车外,类似于用扇子扇风,只是更加高效。”
说话间,他已经拆下了空调滤芯。我一看几乎要呕吐,上面布满了灰尘、毛发和几片树叶,边缘已经发黑。“这东西也需要定期更换,否则冷风无法顺畅通过,还可能吹出灰尘和细菌。”
更换了滤芯并添加了制冷剂后,老王启动汽车试了试。仅几十秒后,出风口的风便变得刺骨的冷。他关上引擎盖说道:“你的情况还算幸运,只是脏了点,制冷剂也稍有泄漏。”
“我见过有些车辆的压缩机坏了,那才是大问题。压缩机不工作,制冷剂无法循环,空调就成了摆设。更换一个压缩机,至少需要几千元。”他的话让我心中一紧。
老王还告诉我,汽车空调其实相当“娇贵”。一般每三到五年,或行驶十万公里,就需要检查一次。制冷剂会逐渐泄漏,但不需要等完全漏光才补充,少一点就会影响制冷效果。
此外,冷凝器在高速行驶时容易沾上虫子,时间长了会堵塞。他建议我每次洗车时,让技师用高压水枪冲洗冷凝器,无需拆卸,简单冲洗几下即可。
我问他:“空调滤芯需要多久更换一次?”他回答:“这取决于你的用车环境。像我们这种城市经常堵车,灰尘较大,最好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如果经常行驶在乡下土路,一个月就需要更换。”
“自己更换也很简单,就在副驾驶手套箱后面,拉开即可更换,比更换灯泡还要容易。”他边说边指了指车内的位置,“不要嫌麻烦,这东西脏了不仅影响制冷效果,还会吹出细菌,对孩子不利。”
回家的路上,空调冷风一路陪伴,孩子在后座安静地睡着了。我摸着出风口的冷风,突然意识到以前对车辆的维护太过粗放。总是认为车辆是铁疙瘩,无需精心维护,现在才明白,许多小问题都是由于疏于保养造成的。
回想起前两年驾驶旧车时,夏季空调经常不给力。当时不懂原理,以为是车龄老化无法避免,总是开着窗户行驶。现在才知道,如果当时定期清洗冷凝器和更换滤芯,或许会舒适许多。
上周六遇到邻居老张,他说他的车空调也坏了,去4S店检查,被告知压缩机坏了,需要四千多更换。我把老王的话转述给他,他拍了拍大腿:“早知道问你了,我现在就去找老王看看,说不定不是大问题。”
汽车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出了故障,而是我们不了解它的“脾气”。正如空调制冷,看似复杂,实际上是几样部件协同工作。了解了原理,平时多加保养,便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前几天,我给老王送烟,他还说:“现在有许多人开车只管加油,其他一概不管。等出现问题了又抱怨修车费贵,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可以提前预防的。”现在我特别认同这句话。
最后提醒一句:夏季暴晒后不要急于开空调。先将车门打开通风几分钟,让热气散出。否则,空调需要过度工作,不仅费油,还会损坏机器。大家平时是如何保养汽车空调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