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走红成为市场新宠已然成为目前空调市场的一大景观,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变频空调关注度过半,正式成为市场主流。
变频走红成为市场新宠已然成为目前空调市场的一大景观,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变频空调关注度过半,正式成为市场主流。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前变频空调在中国空调市场中的关注比例一直被阻拦在30%以下,2010年的上半年,变频空调的关注比例一直稳定在31%左右,但自从2010年8月起,变频空调的关注比例以月均2.9%的增长率一路走高,到2011年3月正式超过了50%。并且从目前情况来看,变频空调在2011年第二季度的发展势头仍相当良好,预计关注比例也将持续走高。变频空调一路走红,有有着怎么样的市场背景呢?
据记者了解,变频空调节能省电和体感舒适的两大优点为其带来了很大的卖点,相关调查显示,在空调消费中高达78.7%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变频空调,边鹏空调节能省电和体感舒适的认可度分别高达64.6%和56.6%。而随着变频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成本也随之下降,变频与定频的价格差也在日渐缩小。据记者调查,2011年第一季度变频定频价格差已经有明显缩小。2011年3月立式产品的价格差已经缩小至3000元内,而挂式空调的价格差也接近800元大关。尤其是本土主流品牌,旗下同规格变频空调同定频空调的价格差缩小趋势更加明显。
政策方面,至今为止定频空调的节能惠民补贴已经持续了接近两年时间,即将在2011年5月底结束。在2010年6月前,高能效的定频空调可以获得300元至850元不等的国家补贴。这一政策直接推动了定频空调的能效升级。2010年6月补贴再持续一年,但补贴范围和补贴金额大幅缩小。再加上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价格上涨等因素,定频空调的价格优势正在不断缩小。而向前方看,定频空调在6月“断补”后其价格优势将进一步缩小,对应的变频空调也将在价格上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与此同时,国家除了减少对定频空调的扶持的同时,也逐步将变频空调纳入到政策推扶的范围内。如在2010年年初,变频空调终于得以入选家电下乡,13%的国家补贴直接推动了变频空调产品在农村市场的普及和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家电下乡的作用也逐步在2010年下半年显现出来。此外在2010年末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中将电子膨胀阀变频节能技术也列入其中,而这一技术正是变频空调系统中的关键节流元件。这一政策也直接有助于中国本土空调企业对于变频空调技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发展,有助于变频空调技术的成熟。
对厂商而言,越来越多空调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认识到了变频空调的广阔前景,调整了生产结构,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变频空调领域。制冷快报记者从相关统计数据获悉,到了2011年3月,中国空调市场中变频空调的型号数量占比达到了28.4%,较1年前提高了9%。主要品牌旗下的变频空调型号比例基本均较前一年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在中国空调市场占有寡头地位的格力、海尔和美的三大品牌,变频空调型号比例明显提升。其中提升幅度最高的为海尔,较上年提高了16.0%之多。此外松下的变频空调数量比例也已经过半。尽管格兰仕动作稍慢,在3月一口气推出了百款以上变频空调新品,且树立了淘汰低能效变频空调,全面生产高能效变频空调的目标,士气如虹,可以预见得到将以其惯常的高性价比策略成为变频空调市场的又一支劲旅。
制冷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的变频空调市场不同于其他发展已经较成熟、利润空间已经较低的市场,变频空调市场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核心技术层面,而非是中国本土厂商惯常使用的价格战。目前厂商除了不断深入研发更加节能环保的变频空调核心技术之外,还纷纷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开发和搭载更多人性化、令用户体验更加舒适的功能和创新技术。
例如海尔今年主打的无氟变频除甲醛空调,在发挥无氟变频空调节能环保特性的同时,还针对新居需求的消费者设计了除甲醛的实用功能。格力除了拥有核心部件完全自制的能力之外,还研发出低频控制技术,使得压缩机在超低频状态下保持平稳运行。美的则是推出了三管制直流变频多联机热回收技术、变频离心机制热技术、变频双剑空调热水二合一技术等多项技术。技术层面的竞争也能使得变频空调领域优胜劣汰,有助于变频空调市场的健康成长。
据记者了解,除了对概念进行不遗余力的推广宣传之外,为了使更多消费者对变频空调这一新产品再无疑虑,一些厂商针对变频空调还推出了一系列额外服务。如格力在2011年3月1日宣称,自2011年1月1日购买格力变频空调的消费者一年内因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免费包换。随后美的也宣称一年包换的同时还可十年包修。而海尔也早在2009年年底就宣布对旗下无氟变频空调实行十年免费包修服务。针对变频空调技术的宣传、服务的宣传都是目前变频空调市场推广大战的重点。消费者在接受变频空调更加节能、舒适的概念的同时也乐于接受各种附加服务。变频空调的消费者认知度已经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
哔哥哔特商务网是电子制造业产业链信息交流的平台,分享和剖析电子制造业上下游新技术、新产品资讯;通过“走进企业”、“对话”、“拆解”、“市场解读”、“产业分析”“研讨会专栏”等栏目进行行业深度解读,及时提供线下专业研讨会、峰会论坛、线上会议、直播等行业活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