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粮食总产量1993.5万吨,比上年增加19.5万吨,增长1.0%,粮食再获丰收。云南用实际行动完成了粮食稳产丰产的答卷。下一步,如何将辛苦耕耘的粮食颗粒归仓,并最大程度降低损耗,夯实高原粮仓成为重中之重。
我省将节粮减损作为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全省各地严把粮食收购和产后加工各个环节,减少“丢粮率”,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和农民利益。既要“精打细算”,又要“粒粒计较”。赶在秋粮收获的尾声,记者跟随一担稻谷的足迹,从田间开镰收割到初加工厂、粮仓、成品粮加工厂,深入了解云南如何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粮田”。
11月中旬,大理白族自治州湾桥镇向阳溪村的连片稻田进入收获尾声。开足马力的收割机在田垄间来回穿梭,一行行稻谷被卷入齿轮,经过脱粒后,金黄的稻谷便如同金色的瀑布般倾泻而下,装满运谷车。
“今明两天我们基地的所有秋粮就收割完毕了。机收大幅提升了工作效能,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降低了收获环节谷子遗落地里造成损失。”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专员王思之说。
站在田埂上,王思之说,收割后稻田里很难找到谷粒。记者跟随收割机后一路走到另一头,稻谷留茬齐整,没有压坏或遗漏的稻穗,仔细寻找地里的确难以找到遗落的稻谷。
如此精准地收割得益于前期工作的到位。“从种子端开始,和省农科院等单位、机构密切合作,研发出利于机收、高产、质优的品种。这些品种不仅易于后期田间管理还具有收获期易于脱落等特点。”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王睿说。
随着机收在粮食生产的作用不断显现,各地农机合作社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收获环节的节粮减损。农机手高桂钧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的企业、种粮户越来越多,收粮干净利落,让大家辛苦一年的粮食每一颗都收到手,大家对我们的服务都很满意。”
深挖潜力强化机收减损,是云南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的举措之一。
没过多久,高桂钧和他的同事们驾驶农机就将收割的稻谷装满杨胜甲师傅的运粮车车厢。这10吨稻谷必须在一个半小时内运抵邓川县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的烘干厂,进行过磅、扦样检测、卸货、烘干、出炉、入库的一系列关键环节,也是节粮减损的关键环节。
在规定时间内,杨胜甲将运粮车驶进厂区。“在我这个环节一定要保证粮食的数量和质量不受影响。对车辆进行严格管理,行驶中不能出现洒落的情况。车厢内也要保证干净卫生,符合标准才能保证大米的质量安全。”杨胜甲说。
过磅无误,扦样检测正常,车辆开始卸货操作。卸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稻谷洒落车底、车胎等角落,烘干厂工作人员立刻上前及时将每一粒稻谷扫进谷口。
正值收获期,烘干厂内5台烘干机连轴转。粮食烘干机的出现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稻谷晾晒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因晒场受限,多雨高湿天气导致稻谷霉变,发芽等问题。“我们做过实验,传统晒厂的出米率大概在58%,使用烘干机出米率可达66%。就以‘洱海留香’为例,去年产稻谷1571吨,按传统晒厂方式加工只能出911.18吨,烘干机可直接提升至1036.86吨。仅一个环节就多出125吨的产能。”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平说。
烘干结束后,这批稻谷进入低温仓,有效保证生产的绿色生态优质稻谷有效储存。
粮食是具有呼吸和代谢作用的生命有机体,在储存过程中,如果仓储条件差、保管水平低,很容易因为污染、霉变和鼠害、虫害等因素影响,导致数量、质量和品质的下降,造成损失浪费,影响储粮安全。
如今,仓储基础设施已成为云南确保储备粮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综合运用绿色储粮技术,每千吨粮食可减少9吨损耗(折合2.7万元),全省各地也不断涌现出“绿色优储”的案例。
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通过个旧市大屯粮食物流园建设项目,不断完善粮食仓储物流和生产加工设备建设,补足粮食产业链“后半程”,保证粮食安全。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标准化储备仓配备了粮情监测系统可以实时在线监测粮食的温度、湿度和储备情况。配备了环流熏蒸系统和空调,可以实现低温储藏,大大降低粮食损耗,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储粮。
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坚持以“不坏一粒粮”为目标,锚定“安全粮库、绿色粮库、智慧粮库”绿色优储方向,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仓储管理流程化、标准化、精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并将绿色仓储技术应用情况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全省新增应用绿色仓储技术仓容数量稳步提高。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云南省国有粮食企业的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500万吨,比“十三五”末增加了10%以上。其中,应用粮情测控技术的仓容超过400万吨,比“十三五”末增加了20%以上;应用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的仓容超过200万吨,比“十三五”末增加了30%以上;全省地方政府粮食仓储环节的综合损失率控制到了1%以内,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洱海留香’日渐做出口碑,销量不错,近期也不断接到订单。有订单后,我们就将邓川仓储库的稻米运到位于昆明市经开区东郊三瓦村黄龙山的军粮集团,开始加工包装。”云南军粮集团有限公司市场运营部客户经理雷钧凯说。
走进军粮集团的加工车间,加工设备轰隆作响。碾米是加工中的重要一步,通过一次次碾磨,稻谷脱去外壳,变为米粒。而在碾压过程中,若技术不过关,容易产生碎米。雷钧凯介绍,公司使用先进的粮食加工设备,优化了加工工艺流程,减少了粮食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严格把控原料质量,优选高品质原料以进一步降低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粮食浪费。每批次大米生产前做小样检测,并根据小样情况对生产设备参数进行针对性调整以降低生产损耗、提高出米率。
成品粮加工完成,装袋包装。等待发货前,军粮集团还会根据不同大米产品的销售周期,进行仓储调配,提高仓库利用率的同时避免浪费。严格把控库区环境、卫生状况,周期性对仓库进行消杀,日常做好仓库卫生打扫,避免因仓储环境问题导致的污染、浪费。
在出厂至终端过程中,还会根据运输产品情况、运距等情况,合理规划运输车辆,有需要的情况下增加物流箱进行保护以避免出现运输浪费。
柴米油盐是餐桌小事,产供储销全链条的减损却是节约节俭的大文明。从种子到稻谷,再到大米,是一场不短的旅程。云南在难点、短板上发力,最终实现了粮食的节约与高效利用。
有人疑惑,“全国、全云南的粮食连年丰收,为何还要强调节约、减损?”理性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五谷丰登与倡导节粮减损、节约粮食并不冲突。
如今,云南形成了从政府到企业、个人都在为节粮减损而努力的良好氛围。新亮点、新成果还在不断涌现。如结合云南地域、气候等特点,积极探索实践“分地区、分仓型、分品种、分季节”的差异化绿色储粮技术等。在夯实大国粮仓的大背景下,云南因地制宜,抓实抓好节粮减损,不断提高科学储粮水平和品质保障能力,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守住管好高原粮仓,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
多地官宣将取消公摊 得房率或达到100% 专家称取消公摊是明年重要工作
来源:【闪电新闻】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河外星系犹如璀璨的明珠般点缀其中,与此同时一场场更为壮观的天体碰撞正在上演。近日,广东珠海斗门本土摄影师通过155多小时的长曝光捉到了一组星系大碰撞的珍贵画面让我们得以一窥这场宇宙盛宴的精彩瞬间。
校方回应“不让120急救车入内”:此门不通车,学生已被搀扶到校门口不远处
据深圳广电都市频道《第一现场》12月21日报道:19日,辽宁传媒学院学生发视频称同学身体不适,叫了120,但保安不让急救车进校。
来源:长江日报 刚刚 武汉硚口区张毕湖公园上空出现“两个太阳”?这一幕被拍到了!咋回事儿?对此,武汉气象专家称,“两个太阳”或者“多个太阳”的出现其实是通过窗户、手机镜头等玻璃制品折射而形成的虚影,实际上只是炫光,被称之为“幻日”。
三部门就渔船事故多发约谈辽宁省和大连市人民政府记者20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针对近期辽宁省和大连市渔业船舶事故多发频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19日会同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约谈辽宁省和大连市人民政府,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剖析问题,研究整改措施,遏制事故多发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