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汽车行业电动化全面加速,新能源汽车频频迎来国家利好政策。一众科技企业也带着先进技术跨界造车,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随着行业竞争力及技术发展,市场对于整车性能、寿命、耐久性、舒适度等方面要求提高,汽车热管理系统重要性全面凸显,热管理市场也成为新能源汽车细分赛道的投资新蓝海。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重点,热管理系统须克服制冷制热难点,适应严苛的节能降耗、轻量化指标,其模块化、集成化、标准化倾向会愈发明晰,整零合作、协同研发、合并创新将成为行业趋势。
2022第十届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又称“中冷协热管理年会”)于12月15-1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聚焦能量管理、热泵空调、集成控制等前沿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汇聚来自整车、空调、电池、零部件、院校、行业机构的技术嘉宾与行业人,助推整车热管理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旨在构筑一个更具活力与影响力的产业平台。
由中冷协、嘉之道汽车共同发起的“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已深耕行业十余年,年会已连续十年为整车厂、零部件企业搭建技术交流与合作桥梁,共吸引超 6000人次参会交流。自首届年会举办以来,一度受到业界的高度赞誉,如今已成为汽车热管理行业中的风向标。
风雨与硕果相伴,十年一日勇毅前行。尽管受疫情影响部分客户未能成行,但行业同仁的技术交流热情不减,在各方支持与关注下,第十届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亮点纷呈、再创佳绩:
权威专家首发线余位来自整车、零部件、院校、机构的热管理专家聚焦新政策与行业热点
热系统分会与嘉之道携手共建交流平台,不断提升行业创新活力,激发行业技术触点,为促进产业链的自主与可控、行业的健康发展勇毅前行。
十年铸就中冷协热管理论坛,6000名参与嘉宾,数千家企业亮相,既有不少退出者,更有不断的新企业进入这个庞大的千亿市场
未来热系统模块化平台、系统模块化集成、设计标准区域化等整车热管理开发模式的创新与专项技术的攻关为关键挑战
她指出,智能电动所催生的增量需求,使得国产供应商也迎来了发展良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细分赛道未来可期,热管理ASP持续升级下,预计2025年国内热管理整体市场规模超过千亿,新能源占比接近75%
本版块圆桌论坛由奥特佳董事长丁涛先生主持,圆桌嘉宾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热系统分会副秘书长徐敏利先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产业组组长&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戴志明先生、嘉之道汽车董事长徐锦泉先生、长江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陈斯竹女士与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驱动集成部总监潘乐燕女士。
在电动车热管理技术路线迭代开发的同时,应更加关注集成带来的系统收益,且智能化策略为系统精益集成的发力点
DSMA)系列车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开发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将同架构的不同车型热管理核心零部件实现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在满足车型差异化热管理性能需求的同时缩短系统开发周期、降低零部件成本,并有效规避同系车型整车热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设计缺陷、从而降低整车研发成本与设计周期,保障在研车型能够快速响应市场、抢占先机。
自动驾驶汽车热管理等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发展智能化低碳经济,营造绿色品质环境”的关切点。《乘员舱空调系统NVH性能设计和舒适性》
衡进行了剖判,提出多目标融合的设计思路。《汽车空调及热管理标准评价体系探讨和展望》
降低整车热负荷外,还要减少风管热损失、均衡评估座舱热舒适性等节能方向。在热管理系统节能上,要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目标,并且要兼顾其他性能指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节能技术探讨》
电池热管理的节能技术两个部分。前者从汽车空调的热负荷、乘员舱降温/升温过程、前挡风玻璃传热过程、汽车空调器优化四方面加以阐释,后者则探讨了电池温度要求及热负荷、电池包冷板的匹配及传热、电池包的漏热及电池包的热容及利用。《国际混动构型的原理及能量管理策略剖析》
比亚迪首款A0车型海豚已搭载该热泵方案且全系标配;目前已有多款车型量产,后续全新开发的EV车型也将全系搭载。《电动汽车HFO混合制冷剂热泵系统应用研究》
他呼吁更多行业同仁加入到HFO混合制冷剂研究,加大研究投入,尽快推出符合环保政策、行业需求的中国制冷剂。
xEV空调压缩机控制器功率器件关键技术,并针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环境下的HVAC技术趋势,碳化硅在热管理中的应用,以及HVAC核心部件E-Compressor与PTC技术需求进行了详尽分析。《新能源车热管理试验室的最新发展》
真实系统与高效自动为主流发展路径,动态模拟崭露头角,而结合仿真已成大势所趋
重塑科技副总经理高雷女士的报告分为燃料电池系统可靠性设计、燃料电池安全监控系统及重塑燃料电池产品及运营三大部分。她首先详尽阐述了第二代PRISMA镜星系列系统及部件产品开发性验证及实车验证效果;在燃料电池安全监控系统板块,对质量管理体系、大数据架构、车用运行数据架构与氢安全监控分析进行了着重介绍,并表明
结构创新的结合体,缺一不可。在此背景下,高安全电池的结构设计,也将继续保持单体结构创新和系统结构创新的并驾齐驱。《电动汽车性能提升:新世代电池浸没式冷却技术》
有助于解决所有这些挑战。通过浸没式电池冷却,可以实现更好的温度控制和均匀性,电池和模组内更好的温度均匀性可以延长电池寿命,并能实现模组级不到14分钟内的快速充电。壳牌浸没式热管理冷却液在快速充电、热失控控制及电池寿命和总拥有成本上均有突破
多尺度电池仿真技术应用、锂电池设计及生产工艺仿真应用、电池健康检测与预警、电池寿命与安全测试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