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投运了一片“湖”,但这片“湖”只装数据不装水。依托这片“湖”,未来几年内还将吸聚新经济企业超过200家,初步构建城市大数据产业生态。
这片特别的“湖”,就是全新投运的易华录成都数据湖项目。6月18日,在“北斗筑梦成都 数据赋能未来”2020成都·金牛新经济论坛暨北斗+大数据专题推介活动上,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易华录成都数据湖项目”宣布开湖,旗下葫芦APP正式上线,标志着四川首个城市数据湖项目投入运行。
作为四川首个城市数据湖项目,易华录成都数据湖项目将带来易华录全球领先的蓝光存储技术,为海量数据提供长时间、低成本、低能耗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易华录成都数据湖项目总经理王帆介绍,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保存,是城市发展大数据的重要基础。当前市面上应用较为普遍的磁盘存储比如U盘、电脑硬盘、移动硬盘,虽然具有读写速度快的特点,但其硬伤也很明显——能耗大、介质寿命短,而且易损坏。
相比之下,蓝光存储体量大,单张光盘存储量已达到300G,一个光存储机柜容量可以达到1.64PB(1PB=l024TB,1TB=1024GB,1PB相当于全美学术研究图书馆藏书所包含信息量的50%),非磁盘所能比拟;其次,蓝光存储能耗很低,30年光存储运营成本仅为磁盘存储的6.5%,更重要的是,由于光存储读写方式为非接触式的数据读写,可抗电磁波辐射的攻击,碟片上的记录数据可抵抗人为篡改或病毒软件的攻击,存储更安全,更适合对数据长期、稳定地存储。
当前数据存储已进入“PB”时代,根据行业规律,目前全社会80%左右的数据属于隐含价值量高,但调用频率低的“冷数据”,它们更适合通过光盘长期保存。
综合磁存储、蓝光存储的优势,易华录独家研发了“光磁一体存储平台”软件系统,融合蓝光存储及磁存储两种技术,将为城市提供海量、高效的数据存储平台和数据应用窗口。
18日,记者在位于金牛区天龙大道的西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内看到,成都数据湖项目展示中心,数据湖中心机房、城市大数据展示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数据产业双创中心已经全部呈现。
“你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的蓝光存储机房,目前存储能力已达到168PB!”指着玻璃房内一排闪着蓝色灯光的机房,王帆介绍说。
按照计划,成都数据湖项目总投资10.45亿元,将形成光磁一体存储能力500PB。丰富的数据将成为数据应用开发平台和数据产业生态培育的土壤,未来几年内项目将孵化、吸聚超过200家新经济全产业链相关企业。
“我们将立足金牛、服务成都、覆盖西南,打造成为大数据汇聚存储、应用开发、创新创业及产业孵化区域性示范基地。”王帆介绍,易华录成都数据湖项目将结合北斗+产业园运作模式,围绕数据湖基础设施的构建,包括大数据产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研究院等配套设施,形成围绕数据湖的大数据产业园。
其实,因为大数据存储而受益的不仅是城市和企业,在18日的推介会现场,全新发布的针对个人生活数据存储的APP——“葫芦”一亮相便引起了现场嘉宾的热议。
“经过粗略估算,人的一生平均会留下20万张照片、5000段视频、2000段音频、5万份文件,以及70个必要证件,大约2T的数据,而这些个人数据都非常需要安全、便捷而又实惠的存储方式。”葫芦APP负责人钟夏雨介绍,在个人数据存储上,传统的存储方式仍然有许多问题。以移动硬盘、U盘为例,移动硬盘每隔5-6年就需要进行更换和数据迁移,否则容易造成数据遗失,而U盘的使用寿命更低。葫芦APP在所有文件正下方设计了“冰封”按键,通过“冰封”操作,用户可将重要珍贵的数据、低频访问的数据以及需要长期存储的数据,比如证件类文件、单据合同类文件以及过往影像记录存入更安全、更长久、更经济的蓝光介质中。
依托易华录数据湖的蓝光存储技术,“葫芦”希望能为用户构建鲜活完整的个人记忆,打造个人数字孪生直至数字永生。本次上线的版本是安卓版,ios版计划在7月上线。
“为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葫芦设计了3个主要功能模块:海量数据永久存储、城市大脑神经元以及有趣好用的人工智能应用。”钟夏雨透露,目前该APP已具备成熟的数据通道能力,能够实现政府重要信息及个人政务服务文件的全民下发和APP内一键转存,也实现了市民反馈随手拍、随手填并上报的能力。当前,葫芦团队正和金牛城市大脑积极对接,希望能尽早为普通市民提供大数据便民服务。(成都日报记者 陈方耀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