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彩旗飘舞。不久前,圆满完成援非任务、返回陕西老家探亲休假的“兵教授”刘合磊受到乡亲们的夹道欢迎。荣誉勋章、表彰通报、援非证书更是让他成为家乡的名人。
是什么让一位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凭的士兵成为响当当的“兵教授”?这还得从头说起。
“教授长啥样?”台上,投影仪、投影幕布等教学器材一应俱全;台下,上百位黑人官兵翘首以盼。两分钟后,终于现身的“教授”让人泛起嘀咕:来者既不是文职教授,也不是军官专家,竟是一位结结实实的上士
只见他胸有成竹地将当地官兵最挠头的大型工程装备操作面板划分成4个区域,通过10余部自制的精美多媒体课件结合实物一一讲解。此时,台下的嘀咕声很快变成了记笔记的沙沙声和一阵阵掌声。
形象直观的教学,深入浅出的讲解,一堂课讲授了18个知识点,解决了25个困扰多哥官兵多年的问题。曾在中国接受培训的一位多哥参谋军官感慨地说:“我用了近1年时间解决不了的培训问题,一位中国士兵一堂课就迎刃而解。”
此后连续3天,三堂高质量的课让黑人官兵们大呼过瘾。不少人主动“拜师学艺”,甚至驻地附近的中国路桥公司都有人慕名前来听课。
他就是刘合磊。作为国防科技大学首批援非专家组成员中的唯一士兵,刘合磊在该校可谓响当当的工程机械维护的行家里手。
2003年,刘合磊参军来到国防科技大学,成了一名驾驶员。好学上进的他用4年时间完成了中专、大专的学历升级,并自学了工程机械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成为了全校有名的“工程机械通”。
保障兵缘何上了讲台?原来,此次援非任务中,本被安排为随队保障工作的刘合磊,主要负责伙食保障、驾驶车辆和工程机械维护等任务。然而,一次特殊的“肌肉秀”使得外军官兵们对他另眼相看。
一次,专家组为多哥工兵营进行装备实践教学。一辆冲压式夯路机出现故障,频繁熄火。原来,多哥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原油供应紧张,每次训练都限量用油。加之多哥工兵都是新手,燃油消耗过快,油泵吸入空气,导致熄火。
多哥官兵束手无策,前来求助。恰逢主管专家生病住院,其他人又没有此类装备维修经验。怎么办?
“我来试试!”刘合磊主动请缨。翻车盖、钻车底、顺油路一番维修后,悦耳的发动机轰鸣声响起,在场多哥官兵立即欢呼起来。援非专家组组长文凌波教授满意地说:“实践教学训练任务,就交给具有丰富装备维护经验的你了!”
得令后的刘合磊,如同受领作战任务般血性爆棚。为讲好第一堂工程装备课,他加班加点对工程装备的系统、性能、用途以及维护保养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7月蚊虫肆虐的多哥雨季,他常冒着患疟疾的危险,深夜在车场熟悉操作规程,身上最多被叮了50多个包,他全然不顾。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个小时,一炮打响的“兵教授”名扬多哥。此后,他不仅扎实抓好计划内的实践教学内容,还将实操技能进行深度拓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多哥官兵。
一次,援非专家组织官兵进行“贝雷桥”架设训练。刘合磊一直很看好的新操作手阿里中士,吊架钢桥主桁架时平衡控制很糟糕,空中摇摆激烈,差点酿成事故,被刘合磊化险为夷。
刘合磊明白,阿里尽管悟性好、肯吃苦,但心理素质不稳定,因紧张而造成操控幅度过大。为帮助他跨过心理关,刘合磊查阅有关资料,将情绪调控、呼吸调节、自我激励等“心理训练法”融入日常训练中。
两个月后,专家组再次组织“贝雷桥”架设进行了考核。考核中,阿里成绩优异,一跃成为多哥工兵营的一流操作手。
“兵教授”的名气很快被多哥总参谋长得知。他邀请刘合磊为多哥刚组建的工兵营全体官兵讲一课。这次授课不同以往:课场内坐满多哥工兵骨干力量,精兵强将不胜枚举。
刘合磊大步走上讲台。他从工程兵部队的发展轨迹,讲到工兵营在抗洪抢险任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作用发挥,句句精炼、理念超前、观点独到,在场多哥官兵眼界大开。
课后,刚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多哥工兵营营长对刘合磊说:“中国来的兵教授,真棒!”
一年援非期满,“兵教授”倾心教授了4类20余种工程装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先后为多哥、贝宁培养出了40余名优秀操作手,形成了体系战斗力。刘合磊和全体援非专家组成员一道被授予多哥国家骑士荣誉勋章,这也是多哥首次将国家勋章授予中国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