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2022年中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价值和进出口,政策推动产业快速扩张「图」
通过再生利用、二手商品交易、再制造等不同层级的利用方式实现多维度降碳;尤其是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品的再生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原材料开采、运输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
随着国内“双碳”政策退休推进并完善,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降低碳排放势在必行,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7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7%,主要其中在冶炼部分,其中电解铝占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6成以上。
2017年起我国逐渐禁止进口固废,2021年起我国全面禁止以任何形式进口固废,为保障产业原料供应,国家陆续出台再生原料国家标准,符合监管要求的洁净再生原料可以产品形式进口到国内,但近几年我国再生原料进口仍然持续下降。而我国钢铁、造纸、有色金属等生产和消费量较大,原料供应仍存在一定压力,是我国废有色金属发展的有力推动。如设定电解铝产能天花板,电解铝步入低速增长,再生铝将成为重要补充来源。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2021年我国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为365万吨、800万吨和270万吨,相较2025年目标仍存在可提升空间。
我国十大再生资源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十大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3.81亿吨,同比增长2.4%,回收总价值量为13695亿元,同比增长35.1%。
细分品种回收金额来看,废钢铁占有过半比重,其次为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从回收价值来看,废钢铁占比接近54.9%,其次为废有色金属占比21%,废塑料占比7.7%,废纸占比10.9%。
就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变动而言,整体需求持续增长,回收量持续增长。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近年来持续增长,2021年同比增长了9.6%,达到1348万吨,2013-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9.21%。
回收价值来看,需求带动整体废有色金属回收价值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1年达2878.5亿元,相较2013年增长154%,同时近两年受益于单吨回收价值走高,废有色金属整体回收价值实现了更快增长,2021年同比增长了17%。
就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情况而言,因电解铝是国内主要碳排放组成,政策管理相对最严格,导致废铝回收需求较高,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中废铜、废铝和废铅分别为241万吨、700万吨和270万吨,分别增长2.55%、14.75%和12.5%,废锌因整体经济效益较低加之无政策明显要求,回收量小幅度下降。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近年来持续增长,2021年同比增长了9.6%,达到1348万吨,2013-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9.21%。
就废有色金属回收进出口量及金额变动而言,目前国内废有色金属主要以进口为主,出口相较进口较小,且整体表现为稳步下降趋势。进口来看,随着国内废有色金属回收量持续真正噶好难过,整体进口量在2018-2020年表现为下降趋势,2021年下游整体有色需求明显增长带动进口上升,进口量达272万吨,进口金额为147.08亿美元。
产量来看,2021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克服疫情反复不利的影响,把握国内和国际市场复苏机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行业运行整体平稳。2021年产量达到6454.3万吨,同比增长5.4%,截至2022年1-10月产量为5575.3万吨,同比增长3.71%。
相较废玻璃和非纺织品等低值再生资源,有色金属整体经济效益较高且发展较高,随着国内环保政策和相关有色金属发展政策推动,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整体产业链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废铝因整体碳排放占比最高限制最高,整体规模快速增长,废铜和废铅整体需求和经济效益较高叠加政策推动整体规模也稳步扩张,但废锌产业反而有所下降,主要受锌产业整体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降明显,产业利润水平低,加之工艺水平低的同时环保措施不到位,小规模企业逐步整合,短期阵痛后规模化将提升其经济效益水平。
原文标题:2022年中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价值和进出口,政策推动产业快速扩张「图」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废有色金属回收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废有色金属回收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