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已过,云安区富林镇仍年味浓浓,不时传来鞭炮声响。与此同时,镇上的小手工业也迎来了如火如荼的复工复产热潮。皮具厂里,工人们正忙着在生产线上精心裁剪、印制图案;电子厂内,工人们则细致地对电子线束等产品进行组装。这些勤劳的身影,全部来自镇上的已婚妇女。
近年来,“妈妈岗”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上班时间弹性、管理灵活、可以兼顾家庭、劳动强度适中的工作模式具有显著的优点。云安区立足辖区农村留守妇女多的实际,依托本地产业资源优势,在富林镇探索以小手工业作为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该镇小手工业投产项目38个,吸纳2500多名农村妇女创业就业。
走进富林镇佳罗伯爵皮具厂生产车间,上百名员工正紧张有序地在工位上忙碌,裁剪、印花、拼接、钳球、剪线头、清洁、装袋、装箱……各条生产线都在高效运转、有条不紊,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据介绍,佳罗伯爵皮具厂成立于2019年,为镇上最先成立的手工业企业。目前主要业务是加工时尚女包、钱包、背包等皮具,90%以上产品出口,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团队员工相对稳定、流动性低,多数是富林本地已婚已育的中年女性,每年按照工序类型开展培训超500人次。目前全厂有120余名员工,高峰期有近180名员工。
目前,该皮具厂每个月可生产90万到100万个皮包,2024年营业额超过300万元。工人采取计件制的形式计算薪酬,平均工资在每月3500元左右。
办公室文员张女士介绍,皮具厂的招聘主要面向富林本地的留守妇女,只要身体健康、手脚勤快,都可以来应聘。福利待遇与珠三角的企业相当,还会定期举办团建活动。
陈女士在皮具厂工作已有接近5年时间,在此之前,她已全职在家照顾家庭长达8年之久。陈女士说:“结婚之后,我主要在家里负责农田耕作和照顾孩子。其间,我也曾尝试寻找工作机会,但由于丈夫外出务工,我需要留在家里照顾家庭,无法前往太远的地方就业。当时本地缺乏适合我的工作岗位,因此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据了解,富林镇当地男性多外出从事建筑装修行业,留守妇女较多。陈女士说:“由于我们受教育水平不高,没有受过相关技术培训,所以在就业时也存在一定困难。”
皮具厂老板郑先生介绍,前期他对富林镇进行了考察,发现当地有较多妇女劳动力,比较合适开设皮具加工厂,“我之前也在东莞、云浮新兴县等地开设过皮具厂,云浮相比于珠三角有着人员稳定、土地成本相对较低等诸多优势,所以最终选在了这个地方开设工厂。”
除了佳罗伯爵皮具厂,云浮市新讯电子有限公司也是富林镇的一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与皮具厂不同的是,新讯电子主要生产路由器网线、汽车导航天线及电子线束等产品。其工序工种相对简单,部分产品员工可以领取原材料在家加工,工资按完成工序计件结算。这种灵活的工作模式受到当地群众欢迎,目前该厂员工大概有100人。
在就业与家庭的天平两端,农村妇女往往是“夹缝求生”。“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中午傍晚要早点回家做饭,这些家庭琐事都会限制我们的工作时间。”珍姐进入电子厂工作三年,在此之前作为全职妈妈在家已有14年。
“妈妈岗”通过弹性工作安排与灵活报酬结算机制,有效缓解了传统工作模式与育儿需求之间的冲突。新讯电子主管冯先生表示,企业会了解工人的情况而选择合适她们的产品订单,“一些太复杂精密的产品对于工人来说较难完成,我们会挑选易学习、上手的工作,再逐步丰富产品线。”
对于能够重新工作,珍姐表示很开心:“能够工作当然好,一听到镇上招人便过来了。现在不仅有收入,还结识了很多朋友,下班后我经常和工友一起在镇上逛逛。”
冯先生认为农村妇女参加工作后,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一些工人比较内向,可能是因为在家里待的时间比较长,与外界接触较少。现在在集体中工作,许多工人都变得更开朗了。”
据了解,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富林镇小手工业蓬勃发展,通过充分盘活村民闲置房屋和土地,建立镇领导挂钩联系企业机制,吸引小手工业企业进驻,陆续投产相关企业共38家,在2023年11月,富林镇成立了全区首个镇级小手工业协会,整合乡村振兴车间、就业培训基地、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等阵地和资源优势,引导镇上手工厂规范行业行为并形成合力,促进行业内部之间的经验分享、信息共享,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在今年1月云安区委七届七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探索镇村就业岗位开发,加大对小手工业等富民兴村产业培育,拓宽‘妈妈岗’、公益岗等就业途径,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带动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和稳定就业,实现小平台带动‘大就业’目标”。
针对农村妇女就业这一长期存在的民生难题,云安区富林镇的“妈妈岗”小手工业实践虽处于起步阶段,但仍展现出巨大潜力。与此同时,该模式当前面临生产规模小、厂房分散、产品单一、工人技能待提升等挑战。为此,云安区正积极探索以下解决路径:
一是构建协会,打造巾帼致富“新舞台”。通过整合镇内38家手工厂,成立小手工业协会,不仅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手工业,还规范行业行为,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协会内的“妇女之家”和“爱姐巾帼”志愿服务队深入农村,精准对接妇女就业需求,为她们与手工企业搭建桥梁,助力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
二是强化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新高度”。将小手工业项目作为乡村振兴和妇女致富的关键举措,积极搭建技能培训平台,采用“一对一”教学、“手把手”实操、线上直播授课等多种形式,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农村妇女进行技能培训,使她们快速掌握电子、皮具等半成品的制作技巧,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等群体的就业难题。
三是树立典型,营造妇女创业“新风尚”。选派具有创业意识和经营能力的妇女外出学习,提升其带动村民致富的能力。同时,对有意向创业的妇女提供融资支持,如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等,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已成功帮助2名妇女获得20万元的创业贷款。此外,积极为佳罗伯爵皮具厂等企业申报乡村振兴车间,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通过上述措施,云安区正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小平台”撬动“大就业”的新路径,为农村妇女等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