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路走来,“一带一路”倡议始终不忘初心、不惧风雨、披荆斩棘,从愿景走向现实,形成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合作丰碑”,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的国际合作平台。
倡议好不好、项目实不实,参与的国家和人民最有发言权。近期,来自70个发展中国家的80多名记者来华,采访“一带一路”项目的中方承建机构和参与人员,用一篇篇现场报道现身说法,生动讲述共建“一带一路”的真实故事。
本篇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摩尔多瓦记者造访菌草技术发源地——中国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实地报道“中国草”如何研发并播种海外,成为造福当地的“致富草”“幸福草”的文章摘要。
巴布亚新几内亚《信使邮报》记者克劳迪娅·塔莉在报道中写到,菌草研究所里,一株由巴新已故前总理莫劳塔亲手种下的菌草傲然耸立,恰如中国和巴新之间的减贫合作多年来蓬勃发展、生生不息。菌草技术着力解决巴新贫困和电力供应短缺这两大突出难题,已有超过4.5万户家庭从菌草项目中受益,随着项目在巴新进一步普及,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菌草研究所教授介绍,巴新是首个开展菌草项目的海外国家。起初,中国援巴新团队将注意力放在粮食增产这一扶贫关键问题上,教当地人种植菌草“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后来,菌草技术的使用范围扩展到牲畜饲料等领域。如今,科研人员正研究利用菌草生产绿色电力,助力解决巴新能源供应短缺问题。
实地了解菌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后,记者表示,菌草项目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小而美”的项目理念,打造了极具韧性的粮食生产周期,提高了土地与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民提供了维持生计、改善生活的充足资源。菌草项目在巴新取得巨大成功,一方面帮助巴新找到了一条实现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充分动员当地民众通过菌草生产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开展减贫和可持续发展合作树立了典范,将使更多国家从中受益。
摩尔多瓦“诺伊”通讯社记者谢尔盖·若鲁迪也对菌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给予了充分肯定。记者报道称,蓬勃发展的菌草产业作为交叉科研领域的前沿技术,有力帮助中国数百万人脱贫致富,为中国脱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回顾过去,记者指出,习主席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亲自促成了援助巴新菌草项目成功落地。多年来,菌草技术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一致认可。
展望未来,记者表示,菌草技术为推动国际减贫事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特殊贡献。“中国草”跨越国家界限,突破时空限制,将持续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菌草技术是中国脱贫工作的成功实践,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援外扶贫品牌,也是中国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从首个菌草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到该项目在亚非拉100多个国家推广,中国菌草技术紧扣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目标,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增进当地人民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