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空调市场,格力、美的和海尔等品牌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曾经的黑马——志高空调,曾在短短时间内打入国内空调行业前三,更一度超越海尔,年营收突破百亿元。其创始人李兴浩从一个街头卖冰棍的普通人,凭借个人努力与商业智慧,建立起一座商业帝国,但最终却走向了破产的深渊。本文将带您深入探讨志高空调的崛起与衰败的全过程,以及这一切背后的深刻教训。
李兴浩的创业故事始于1982年,18岁的他推着自行车在广东南海的街头巷尾卖冰棍。生长在普通农村家庭的他,由于对命运的不甘,早早辍学,开始追求商业机会。这一阶段,他通过卖冰棍迅速积累了第一桶金,并开始涉足多个产业,逐渐积累了宝贵的商业经验。1989年,他因自身酒楼的空调维修需求,进军制冷行业,成立了“兴隆制冷设备维修中心”,并在短时间内成为当地最大的空调维修商。
1993年,李兴浩决定不再满足于维修业务,而是直接进军空调制造领域,与台商合资成立志高空调。不为众人所知,这一决策将在未来几年内改变他乃至整个行业的命运。1994年,国内空调市场爆发了前所未有的价格大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李兴浩做出了大胆决策,推出了2980元的分体式空调,这一策略使志高空调迅速获得知名度。
然而,低价策略也带来了低利润的问题。志高在品牌知名度提升的同时,实际盈利能力并未提高。1996年,李兴浩的台商合伙人因看不到未来发展前景,选择了撤资。这一打击让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甚至一度濒临破产。面对困境,李兴浩通过诚信向供应商开白条,勉强维持了公司的运营。
经过几年的辛勤付出,志高空调渐渐回暖。到2004年,志高空调的产品已销往200多个国家,年销量突破280万台,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0年,志高空调总营收超过百亿元,强势进入国内空调行业前三,并超越海尔。李兴浩在这一年制定了更宏大的战略目标,不仅投入重金请来成龙代言,还计划建立一体化产业链,以扩大市场份额。
不过,成功的顶峰往往伴随着危机。2011年,国家取消了“家电下乡”政策,志高的销量遭受重创,首次出现亏损。此后的几年间,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李兴浩几经周折,尝试挽回颓势,却始终未能如愿。2015年,他勇敢地重返公司,试图带领志高重回辉煌,并寄希望于“销售额破千亿”的宏伟目标。然而,现实却十分残酷,志高不仅未能止损,反而在当年亏损高达6.9亿元。
随着亏损额的不断增加,志高空调的处境日益严峻。2019年,亏损金额更是翻倍至14亿元。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志高开始出售资产,甚至包括土地和股权。然而,这些努力仍未能阻止公司的下滑。2020年,由于拖欠供应商货款,志高空调被列为失信企业,李兴浩的形象一落千丈。
志高空调的衰败有着复杂的原因。从初期的无序扩张,到盲目追求市场份额,再到后期的管理混乱和资金链断裂,可以说,李兴浩的失败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可以认为,他的最大失误在于过于急于求成,忽视了企业稳健发展所需的基础。最终,志高空调成为一个“高开低走”的典型案例。
李兴浩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从一个卖冰棍的普通少年到掌控百亿企业的“空调大王”,他的成功令人钦佩,然而其失败更让人深思。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商业决策的案例,也是一堂关于如何在追逐成功时保持清醒和理性的重要课程。志高空调的崛起与陨落,再次提醒我们,商业世界的竞争日趋激烈,唯有谨慎务实、稳扎稳打,才能走得更远。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