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校空调远程集中控制系统-武汉轻工校园教室分体空调节能控制系统上线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学校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现设17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8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77万余册,数据库53种,电子图书187万余册,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湖北省自动化水平优秀级图书馆。
学校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断强化学习、应用、探究、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拥有实验教学(中心)27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近三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优秀教学成果奖27项,其中一等奖8项。学校以“常青科技文化艺术节”、创业大赛等为依托,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每年均荣获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他们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优良素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农学和管理学为两翼,工、农、管、理、文、经、医、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本科专业70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0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类别(16个领域),其中 “国内一流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学校被列为2019年度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随着武汉轻工大学的快速发展,校园用能人数、用能设备、建筑面积等逐年增加,学校空调、灯光等用能需求也相应攀升。日益增长的能耗需求与节能降耗任务之间的客观矛盾,增加了能源管理和节能降耗工作的难度。由于武汉轻工大学的用能费用仍由学校承担,致使节能降耗工作压力集中在学校,各用能单位和个人节能降耗责任缺失,存在“大锅饭现象,未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致使师生员工节能降耗责任感不强,节能意识的缺乏导致了当前学校“人走灯熄关空调,随手关水等节能习惯尚未养成。“长明灯、“长流水、无人开空调、水电设施损坏无人主动报修、气温适宜情况下仍然使用空调或离开时不关空调、办公设备常年待机等现象较多。针对以上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实现建筑节能目标,掌握高等院校建筑能耗的实时数据,做好能耗统计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构建
是必要的。为响应国家绿色校园建设的号召,切实提高高校能源利用水平,促进学校能源资源合理配置,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大局,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建设校园综合能效管理平台,引入信息科技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校园能源环境监测。
2、对空调进行智能管理当发现室温不符合设定的要求时,可由系统自动调整回设定温度,或者由管理人员对空调机进行远程控制和调节。
,通过本系统,学校管理部门可以用极少的人力和时间投入,对不同地域、数量众多的分体空调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对内达到节约用电,降低费用的目的,对外满足政府对公共建筑室温控制的要求,切实履行学校对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承担的义务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建设校园综合能效平台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