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多元买来的空调,在网上找了维修师傅上门,对方收了8600元维修费却没修好。此前,“女子找第三方花8600修空调还没修好”的新闻引发热议。一直以来,信息不对称、行业缺乏统一收费标准等因素导致家电维修服务“坑”多难避,成为消费者维权投诉的“重灾区”。
据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售后服务在各类消费者投诉中位居榜首,占比34.6%,其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15.8万件,比例最大。家电维修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保修期内,由售卖商家提供免费的维修服务,一种就是过了保修期,自己去找维修机构。而很多维修乱象也就是在良莠不齐的维修机构中。比如:“李鬼”套路泛滥、维修人员技术参差、小“病”大修、没“病”乱修、巧立名目乱收费等。家电维修成为很多人难以言说的苦。
家电维修事关群众生活,需求大,如今维修市场乱象让很多人不敢修,甚至不知道该去哪里找人修。此前有媒体报道,很多小区的维修小卡片,既没有正规的证件,修后也没有保障,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都掉进“坑里”。不少服务类公众号、媒体也整合过不少避雷指南,可说句实话,家电维修乱象是整个市场通病,消费者也是受害者,避坑指南可以有,但是这样的后果却不该消费者来买单。
早在2012年施行的《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明示服务项目和家电配件的收费标准、质量规范、质保期限以及投诉电话。但是,在现实落地中可能并非那么理想,不光是维修机构不太当回事,很多时候消费者也没有意识到要去查看相应的资质。所以,家电维修市场乱象得管得治,亟需监管发力。
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规范家电维修机构的经营。收费标准、维修人员资质等都要写清楚,确保消费者知情权。今年年初,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北京市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明确要求经营者履行明码标价义务,收“上门费”必须提前主动告知消费者,不明码标价最高可罚5000元。另一方面,要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的监督、巡查,对一些“李鬼”维修机构以及一些证件不全的机构依法取缔、关停整改。同时,用好群众的监督,举报一起打击处理一个,让“李鬼”维修乱象没有生存的土壤,也倒逼大型连锁维修机构完善自身服务。
当然,监管发力却难面面俱到,特别是一些个人维修工,既没有店铺,也没有证件,成为监管的盲区,一旦出问题消费者维权就更为困难。这就要求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尽量选择正规的维修机构,并且做好记录,有问题就投诉,消费者的监督投诉也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家电维修乱象整治不是一时之功,也并非一劳永逸的事,要监督在日常也需要关注“鸡毛蒜皮”的小事,加强监管,综合施策,还消费者一个清朗的家电维修市场。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稿费从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