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王佳琳】世界杯热潮迅速升温,距离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仅剩下43天。全世界球迷最翘首以待的就是将于12月18日在卢塞尔体育场举办的世界杯决赛。事实上,这座现代化的高科技体育场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已拿下多项“世界之最”,并出现在当地的货币上。“我参与过麦加轻轨建设,也参与过沙特建筑项目建设……”对于有着14年海外建筑项目经验的李白来说,中东并不陌生。这次,李白被任命为中国铁建2022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卢塞尔体育场中方总工程师,他与团队一起,在多哈的城市新地标上,展示了“中国智造”的水平与力量。
“放在2008年奥运会,卢塞尔体育场就相当于‘中国鸟巢’。”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李白说道。卢塞尔体育场将举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半决赛、决赛和闭幕式,是本届世界杯容量最大的场馆。“我们接手项目时非常兴奋,但很快便觉得困难较多,压力也较大。”作为中方总工程师,李白经常要与卢塞尔体育场的建筑设计师沟通,力图将平面图纸上的草图“原模原样”变成现实中的“巨筑”。
“设计师主要是从美学角度出发,但在施工上怎么实现,需要咱们在结构上做更复杂的施工计划。”卢塞尔体育场的设计灵感源于阿拉伯传统珐琅灯格纹饰,整体造型如同盛满椰枣的金碗,幕墙外立面自上而下呈弧形变化。这样的双曲面外幕墙,对建造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据了解,外幕墙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由近4万个小三角单元组成4200多个吊装单元,且每个小三角单元尺寸都有所差异,保证幕墙结构和主体钢结构良好结合是一项难度不小的复杂工程。
此外,当设计图与实际施工现状产生矛盾时,李白则需要优化建筑方案。为了让体育场内能够容纳更多的观众,悬挑结构从原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变为了钢结构。“与之前相比,悬挑钢结构质量更轻,占地方更小,同时对使用或美观也无太大影响。”李白说道。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最令李白印象深刻的是跨度达275米的屋面索膜结构。“屋面(建筑物屋顶的表面)施工时,因为屋面索的跨度较大,所以需要多次从地面上爬屋面。半个小时都不一定能上到屋面。”李白告诉记者,屋面有70米高,可以先坐电梯上到一半的高度,再爬楼梯上到屋面,这样的过程每天要重复2—3次。当地夏天的温度较高,光是站在外面就会出很多汗。“焊工戴着手套就更热了,焊一会儿,手套里就都是水。”
卡塔尔的气候也对场内温度的“保冷”提出挑战。李白表示,看台座椅通风系统是现代化体育场空调通风技术的一大创新。体育场外设有单独制冷站,看台座椅下设置水冷空调通风口,用座椅下送风技术代替大功率空调机组,不仅大大降低建筑能耗,也实现了对有限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
草坪土壤通风及排水系统亦然。安装在足球场草坪土壤中的管道系统连接场外空气处理机组,实现土壤空气交换和排水。安装在草坪土壤中的检测设备按需求自动运行不同模式,提高草的成活率,降低草坪维护成本。
“卢塞尔体育场是先进技术应用得最多的体育场之一。”在应对气候挑战的创新举措之余,体育场的建设还选用了不少世界先进的设备、材料。“比如屋面索和索夹的材料是比较领先的。”
屋面中继屏则在重量、散热等标准下选用了中国提供的设备。“中继屏就是转播屏,太重了不行,屏幕发热量较大,散热非常重要,目前,只有中国产品能满足要求。”
项目的建设为卡塔尔当地经济起到推动作用。“卡塔尔人非常喜欢足球,所以很关注场馆的建设。”李白说。“这里原来是块荒地,场馆作为国家开发的体育中心带动周边经济、文化发展。”李白告诉记者,为迎接卡塔尔世界杯的球迷,卢塞尔体育场周边还新建了不少酒店。
赛后,体育场还将实现多重“变身”。李白透露,据目前方案,世界杯结束后的卢塞尔体育场将被改建为学校、医院和酒店等,以服务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卢塞尔体育场项目由中国铁建和当地企业组成的联合体承包,施工全过程都会与当地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直接和间接参与本项目的企业高达200余家。李白向记者介绍道:“中国参建人员总数约为1000人,包括约800名中国工人、200名中国工程师和一线技术人员。”
在施工过程中,与当地人的沟通让李白对当地人有了更深了解,“当地人非常勤劳,比较注重程序化的流程。”李白表示,两国人在施工理念上还是有差异的。“咱们施工多是经验的应用,比如这个项目在技术上这么干,其他项目也可以直接来做。而在卡塔尔,不管干什么,都要有理论依据,有计算书。”
在沟通与磨合中,项目取得了一项项进展。李白的语气中带着自豪:“我们通过项目的成功,让世界认识到中国人建造复杂工程的能力。”
对李白来说,他非常欣慰的是,场馆的建设加深了中卡两国人民的了解,也非常骄傲能够参与到卢塞尔体育场的建设中。“能参与到世界顶尖体育场的建设中,对于个人职业生涯来说算是一个里程碑,这是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份幸运。”
李白告诉记者,如有机会,他一定会去看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足球的,周末也常和同事踢球锻炼。希望能看到中国球队到我们建设的球场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