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都是居民投诉量较大的小区,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诉都出现在供热初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由于管线老化,造成的跑冒滴漏问题。
甘露园南里一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楼内的供热管线采用的是串连的镀锌管,年代久远,多年来随着水流的不断冲刷,管壁越来越薄,尤其是管线与楼板交接的部分,供热初期的跑冒滴漏多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个小区的供热改造分成三部分——站内的设备改造大修更新、二次线的管线改造以及更换楼内立管。站内设备包括换热器、水泵的检修和更换,二次线改造涉及各居民楼的管线分支和楼底盘管,最困难的部分则是楼内立管的更换。
“今年赶上疫情,入户的难度更大了。”王旌说,今年本来计划3月就开始进行管线改造,但受疫情影响,不仅工期延误了两个来月,原本同意入户的居民有的也开始打退堂鼓。
楼内立管隐藏在楼板之间,因为看不到,所以一开始不少居民不理解,不愿换,直到开始试水了,发现漏水才同意更换。这种情况在往年时有发生,今年受疫情影响,抢修换管工作肯定会有些被动。
青年路服务站做了“工期倒排”,从试供暖向前推算,每周至少要入30户,才能把耽误的两个月工期抢回来。在管线改造遇到入户难的情况时,社区工作人员带着服务站的维修人员,一家一户地敲门走访,大大提高了改造效率,在试供暖前顺利完成了楼内立管的改造任务。
青年路服务站辐射周边近18万平方米,负责2540户居民的供热,根据目前统计,从11月15日正式供暖到12月3日,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诉量从30件下降到9件,供热前期跑冒滴漏的问题大幅减少。
楼内立管更换后,本市已经出现至少两次比较明显的降温,在今年新管线强度有了保障的情况下,遇到降温情况,提前两三个小时升温升压即可,这项工作更容易预判也更精准了。
延静西里服务站不仅要负责延静西里小区的供热,还要兼顾红庙北里小区,两个小区居民楼的楼龄参差不齐,每栋楼供热管线的布置及老化程度都不尽相同。
受疫情影响,今年大面积挖开路面进行二次主管线的更换不太现实,为了保障今冬供热效果,对二次线的分支进行了更换,总计换管长度达到820米,延静西里20号楼的楼底盘管也进行了更新。延静西里每年都有换楼底盘管的任务,逐楼推进,现在仅剩下一栋楼了,到明年该小区所有居民楼的楼底盘管都能换完。
在属地街道、社区的配合下,通过一系列改善措施,今年11月5日至12月3日供热问题的投诉量,由去年同期的39件下降到了8件。
延静里社区时刻了解供热管线改造的施工计划,提前贴通知告知居民,针对居民可能不理解的问题,把解释工作做在前面。施工开始后涉及挖沟、设置围挡等问题,社区则是双方向沟通一方面引导居民走安全路线,另一方面也向施工单位反映居民需求,尽可能分段施工以降低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延静西里服务站维修班班长赵海军日常巡查,小区里老年人占很大比例,所以供热时不能只考虑18℃的“达标线”,还要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一般温度会达到20℃以上他才放心。
老居民楼的暖气管一般是采用串连的方式,供热期间,通过放气解决循环不畅是常规操作。但一些居民楼的放气阀门位于顶层居民家里,楼里哪一户暖气不热,都可能得去顶层居民家,赶上顶层居民不在家,问题就变得挺棘手。
老小区更常见的老问题还有“一头热”,一栋居民楼的供热循环如果是由上而下的,顶层居民家暖气温度一般较高,但是底层便在供热末端了,温度会降低不少。
北京热力集团朝阳第二分公司生产部经理李向鑫说,今年采用了很多“头一次”的新办法来应对这些老问题。比如,针对放气难题,青年路服务站首次在系统内增加了真空脱气机,有相当一部分排气工作,在服务站内便能解决,减少了入户次数。
延静西里今年还首次使用了四通阀,并以小区的5、6、7号三栋楼作为设备使用的试点。四通阀的功能是可以改变二次水的循环方向,通过提前设置,过去一直是自上而下循环的老楼管线,现在可以定时逆向循环,改为自下而上,如此往复循环,同时解决了顶层太热和底层太凉两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