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热系统分会承办的2023 汽车行业空调制冷剂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论坛以“履行蒙约履约责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为主题,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担当、更广的视野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制冷剂替代工作有序开展。现场来自政府、行业机构、国内外企业以及科研院校的领导、权威专家和媒体代表等各方嘉宾共150余人围绕制冷剂管控策略制定、空调系统开发、新型制冷剂测试与应用等领域展开深度交流与讨论,结合我国《〈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履约要求,共同探讨汽车空调行业热点话题,赋能我国汽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董文福处长在会议上围绕我国履约要求及重点工作方向进行了主旨发言。他表示,生态环境部作为我国履约工作的主管部门,近年来为加强蒙约履约监督管理,保障履约目标顺利实现,正在着力通过完善履约法规制度、制定配额管控政策等措施推进基于我国国情的氢氟碳化物削减管控体系。同时对汽车空调制冷剂的削减替代工作开展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屹在致辞中提到,汽车行业是我国氢氟碳化物的重点应用行业之一,推动汽车制冷剂替代工作可以有效支撑我国履约工作顺利开展。自2020年起,中汽数据立足于落实汽车行业氢氟碳化物削减履约要求,围绕汽车空调行业产业链,开展了大量共性技术及管理政策研究工作。在氢氟碳化物削减管控策略、低GWP制冷剂替代技术开发、《中国汽车空调行业氢氟碳化物削减行动计划》编制、汽车及空调行业标准规范的制订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不断为全球汽车绿色发展注入新智慧、创造新方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致辞中提到,汽车行业一年使用的氢氟碳化物制冷剂潜在排放约5500万吨当量的CO2。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行业在国家履行《基加利修正案》和实现双碳目标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应当积极开展氢氟碳化物制冷剂的替代工作,推动氢氟碳化物制冷剂削减和替代技术进步升级,这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也是中国为全球氢氟碳化物制冷剂削减工作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需要。
“作为应对臭氧层破坏、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之一,空调制冷剂替代是全行业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中汽数据副总经理王学平表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国内大部分车企制冷剂替代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需尽快明确替代技术路径,夯实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产业链转型,提升我国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资源建设室禹如杰主任发布了《中国汽车行业空调制冷剂削减替代研究成果及后续计划》。从行业形势分析、管控政策研究、替代技术研发、标准体系搭建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汽车行业氢氟碳化物削减替代研究工作进展。研究成果涵盖汽车行业HFCs消费量预测模型、2023-2040年汽车行业HFCs消费量及切换年份分析、不同替代情景下行业制冷剂替代成本测算、《汽车行业氢氟碳化物削减控制要求研究报告》、《制造环节和维修环节使用低GWP值制冷剂的汽车空调系统》CCER方法学设计、《汽车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评估示范工作方案》、和《汽车空调制冷剂泄漏限值及测量方法》等重点标准。
同时,以“汽车行业制冷剂履约回顾与展望”为主题,论坛组织了行业专家圆桌访谈,为行业搭建交流探讨平台。访谈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主持,来自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热系统分会、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奥特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代表分别就我国履约工作规划、汽车热管理技术方向、标准引导替代工作开展、整车企业环保制冷剂开发、零部件企业最新技术进展发表了各自看法。
论坛邀请到来自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美国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专家带来两场国际视频报告,分别分享了日本削减R-134a的措施以及美国如何实现向气候友好及低泄漏的制冷剂和高能效汽车空调的转型。
在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来自国内外制冷剂替代及热管理领域、氟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八位专家进行了演讲。
东风技术中心主任工程师邓雨来以《汽车CO2热泵热管理系统研究及产业化思考》为题演讲,从整车企业角度分享了东风在CO2热泵技术性能研究进展、产业化路径以及整车热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规划。他提到,CO2热泵制热性能突出,制冷性能可接受,耐压、密封技术已验证可行,性能和技术都已达到产业化应用的水平。但是成本偏高,面对环保法规的压力,仍需要大家共同推动。
浙江大学熊树生教授以《基于R290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技术路线作为新型制冷剂在物理特性、循环特性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基于R290的环保、集成化、间接式、模块化新形态热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案。他提到,使用间接式系统,可将冷媒封装在体积较小的制冷剂回路中,减少制冷剂用量,减少制冷剂泄露,尤其适合用于易燃的R290,可大大提升其安全性。
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宣哲君以《汽车空调制冷剂替代方案研究》为题,从零部件企业角度对R1234yf、R134a、R152a、R290、R744等各种新型制冷剂的基础参数、性能、系统成本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影响制冷剂选择的关键因素。他提到,目前市场各类制冷剂都有各自的优劣势。R744在低温下效果好,但高温表现不足;R290具备高低温下更均衡的表现。由于丙烷A3易燃性,在车辆中使用R290必须与稳健的安全概念相结合。
上海应雪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坤以《R744汽车热管理系统应用研究及行业发展状况》为题演讲,解析了R744热泵系统的车辆制热和制冷性能以及高环境温度和低环境温度下,R744和R134a制冷剂系统的性能对比情况。他提到,在低环境温度下,R744系统的制热COP显著高于R134a系统,在高环境温度下,R744系统的制冷COP略低于R134a系统。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院长张建君以《汽车空调用新型混合工质的研发》为题,分享了SLR34在理化特性、制冷性能方面与R1234yf、R134a的对比情况,介绍了浙化院R410A替代冷媒研发进展。他提到,SLR-34 制冷性能与R134a接近,优于R1234yf。作为R410A制冷剂的替代品,综合环保性能、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等,DL-3B和DL-N1是在研目标配方。
科慕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专家许杨峰以《电动车用新型低GWP HFO制冷剂R-457C & R-457D介绍》为题演讲,介绍了两种新型制冷剂R-457C、R-457D在制热性能、制冷性能、功耗性能等方面和R-1234yf相比的优势。他提到,和R-1234yf相比,两种新型制冷剂能够显著提升能力,制热和制冷分别最高可提升39%和25%。
大金氟化工(中国)有限公司产业项目主管金霄以《电动汽车用新一代环保制冷剂》为题演讲,介绍了R-474a制冷剂的热力学特性、理论制冷制热性能、相容性测试以及实验室实际性能测试结果。结果表明,R-474A与汽车中的润滑剂、弹性体和树脂有良好的兼容性,R-474A相较于R-1234yf有更高的压力,对现有系统稍作修改之后可以使用。
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陈雪峰以《环保型混合制冷剂应用展望》为题演讲,分享了新型制冷剂与R410a、R134a制冷剂在采暖性能、降温性能、电池冷却性能方面的实验对比结果。结果表明,环保型混合制冷剂的应用对热管理系统的架构没有影响,对系统零部件的变更在10%以内,工艺成熟。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李冰阳部长和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孔源在论坛尾声提到,汽车制冷剂替代技术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与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将继续发挥行业第三方作用,联合行业持续深入我国汽车行业制冷剂替代过程中标准政策与关键技术研究,为提升汽车行业氢氟碳化物削减替代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推动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