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 Business Insider 拿到了一份特斯拉 Model Y 的产能规划文件,这份文件在特斯拉 Q3 财报发布的几个星期前被发给了特斯拉工程师。信息量非常大,一起来看一下。
根据泄露的文件,特斯拉大幅加快了 Model Y 项目的投产节点。关键信息点如下:
Business Insider 第一时间联系了特斯拉发言人,以下是官方回应:
(文件)分享的时间线和信息已经过时,当我们有项目细节要分享时,我们一定会公布的。目前我们仍然专注于 Model 3,我们很期待明年年初将其引入欧洲和中国市场。
声明发布后,特斯拉官方钦点的特斯拉资讯网站 Electrek 主编 Fred Lambert 评价说,特斯拉发言人并没有否认文件的真实性,官方甚至没有说明哪些信息是「过时」的,这让我相信文件相关信息基本上是准确的。
但还有一个问题,在我们微博同步了文件信息后,有一条评论是这样的:This is only Elon time. 由于 Elon Musk 设定的目标过于激进苛刻,特斯拉跳票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如无意外,Model Y 的投产时间也应该会跳票。
再看一下 Model Y 的产能规划,8 月 1 日投产,12 月 20 日前产能达到 7000 辆/周。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的,一年前的 Model 3,有着类似的产能爬坡计划。
区别在于,在 Model 3 项目上,特斯拉希望花 5 个月时间将产能从零提升到 5000 辆/周,在 Model Y 项目上,特斯拉希望用不到 5 个月的时间将产能从零提升到 7000 辆/周。而 Model 3 产能线 辆/周,花了超过一年的时间。
第二个挑战:尽管 Model Y 是基于 Model 3 平台开发,但还是做了很多革新。该说上面的差异化配置了。
也就是说 Model Y 会提供更高的仪表板和扶手箱,以适应 SUV 的坐姿和视野......这谈不上创新,就是从轿车到 SUV 的常规调整。
我们能找到的市面上最小又没有完全失去功能性的 7 座 SUV,可能就是日产奇骏 7 座版了。奇骏车长4675mm、轴距2706mm,而 Model 3 的车长 4694mm、轴距 2875mm,也就是说,Model 3 的底盘规格其实比最小的 7 座燃油 SUV 还要更大一些。
考虑到纯电动动力总成在空间布置上的优势,7 座 Model Y 也并不是什么无法完成的挑战。
第一,从 Model S/X/3 到 Roadster 2020 甚至 Semi Trunk,特斯拉一向对流线型设计、低风阻的追求高于对车内空间的追求。全系乘用车车型风阻系数不超过 0.25Cd 的代价是,Model X 的第三排空间并不算充裕。那么尺寸规格明显小于 Model X 的 Model Y,推出 7 座版的意义在哪里?
第二,2012 年发布的 Model X 本身就是三排座椅 SUV,2020 年产品定位更低、但又有新技术、设计理念加持的三排座椅 SUV Model Y,如何解决左右手互博的问题?
尽管与 Model 3 同平台,但这两款车是根本无法共线生产的。目前交付的 Model 3 都是在特斯拉加州 Fremont 工厂生产的,但 Model Y 将转移到内华达州的 Gigafactory 1 投产。
这是很反行业潮流的,你随便搜一搜关于国内新造车公司工厂的报道,几乎每一家都会提到支持共线生产、共用零部件降低采购成本。甚至蔚来 ES8 和 ES6 两个平台的车型,也支持共线生产。
还是从最基本的问题说起吧,为什么 Model 3 和 Model Y 同一平台却无法共线生产?
最典型也传了很久的,就是线束:Model S 的整车线 公里,Model Y 会减少到 100 米。关于特斯拉推行的降低线束方面的努力,这里贴一位新造车公司 CEO 的评价。
很遗憾,特斯拉要到 2020 年才会推出 Model Y,福特 T 型车级别的革命不存在了,但对线束的革命仍然有重要的意义。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之前反复讲过,为什么特斯拉如此「讨厌」线束?
因为随着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整车功能越来越丰富、电子元器件也越来越多,控制器和执行机构需要越来越复杂的胶条线束去连接。这些线束传输数据稳定可靠但是效率低、增加很多重量而且给汽车生产过程中总装的自动化带来巨大的挑战。
还记得 Model 3 产能提不起来的原因么?Elon Musk 已经说了很多次:过度自动化。什么叫过度自动化,就是现阶段长达 1.5 公里线束、很多细小零部件的 Model 3,是不适合总装和零部件传输全面自动化的,过多细小的螺栓、塑性的胶条线束大大拉低了制造机器人的效率。
特斯拉最后拆除了那条四大工艺全自动生产线和零部件传送带,但其中的努力不会白费。100 米线束的 Model Y,就是要做全行业第一款 100% 自动化制造的车型。
干掉线束用什么传输呢?各种半导体器件。特斯拉在 Model 3 的逆变器上应用了大量半导体器件,为整车系统提供了更高的性能、更大的电压区间和温度区间,同时干掉了 48% 的高压线束。
在我看来,特斯拉 Model Y 大概率会如期投产,甚至美国超级工厂 Gigafactory 1 的产能攀升也会如期实现,原因如下。
在 Model 3 之前,特斯拉并没有动过干掉线束、生产完全自动化的心思,一是因为 Model S/X 的市场需求稳定,并不像 Model 3 在发布一周内积压 32.5 万个订单,没有迅速放大产能的需求;二是因为结构过度复杂的双铰链鹰翼门,使得 Model X 的整车线束更复杂而不是简化,这使得全自动化生产完全失去了可操作性。
从 Model 3 开始,特斯拉开始用半导体器件取代线束,Model Y 项目无非是轻车熟路的进一步深化而已。100 米的线束,从根本上提升了总装乃至整条产线全自动化生产的可操作性。而产能能否迅速放大直接取决于自动化率,也就是「去人化」的程度。
从这个角度看,Model Y 的产能爬坡速度应该远远快于 Model 3。
但是,Model 3 的产能地狱可不只是总装自动化的问题,在 Q2 末的 CEO 全员邮件里,Elon 说产线存在问题的环节包括电池模组、涂装、总装、焊装...四大工艺里除了最开始的冲压,全都存在问题。
下图截取至 Model 3 发布会,台上一共黑、银、红三台车,但你仔细看,红色那台车贴了隐私玻璃膜,看不清内饰。在官方镜头中,对红色车型的拍摄草草掠过,针对中间的银色车型给了多个视角拍摄全新一代内饰。
为什么呢?其实红色车型根本不能移动,那就是一台货真价实的模型,内饰也很粗糙。特斯拉在 SEC 文件中披露, 2016 年 3 月 31 日展示的线 只有黑银两台,而这两台,也只是设计尚未冻结的 Alpha 车型。在发布会后,特斯拉针对前脸、后排高度和后备箱容积设计做了多处调整。
怎么办呢?Model 3 在正式投产前,跳过了传统汽车制造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软模。
软模一般是第一台手工样车出来后,进行小批量样车验证或进行试装的模具,主要用于验证产品结构和设计合理性。因为材料大多是硅橡胶或环氧树脂等,所以成本比较低,在大规模量产开始后这些不耐用的模具就会被废弃。
Model 3 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代替了软模,因为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将模拟周期压缩为传统做法的 1/3。在做完计算机模拟后,特斯拉建起了造价昂贵、用于长期量产的制造机器人产线。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计算机模拟掩盖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 Model 3 在量产后陆续爆发。特斯拉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基本解决了问题。
按照特斯拉的规划,Model Y 会在 2019 年 3 月 15 日发布,2020 年 8 月 1 日投产。从时间区间来看,Model Y 和 Model 3 项目节点基本一致。所以,Model Y 很可能也会用计算机模拟代替软模。后续 Model 3 遇到的坑, Model Y 都得趟一遍。是这样吗?
在 10 月 24 日的特斯拉 Q3 财报会议上,Elon Musk 在谈到「地球上所有公司里最激动人心的产品路线图」时说漏了嘴,关于 Model Y 的表述如下。
我们在 Model Y 项目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我最近批准了 Model Y 原型车的投产。
从这个时间点判断,Model Y 很可能在 2018 年 9 月前后就已经冻结了内外饰设计,距离 2020 年 8 月 1 日量产车正式投产还有整整两年的时间。
所以,样车实验会有的,软模也会有的,半年左右的汽车投产启动阶段的可靠性测试一个都不会少的。
从 Model 3 来看,特斯拉中国投产比美国总部晚了两年,但从 Model Y 的规划看,中国投产的时间只比美国晚两个月。特斯拉的态度很明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有全球最完善的纯电动车供应链和汽车智能化生态体系,特斯拉必须参与到中国市场的竞争中来。
2014 年,Elon Musk 第一次来中国时说,中国市场在未来一定会超过美国市场,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市场。而在中国开疆拓土的双子星 Model 3 和 Model Y,已经全部提上了日程。
来源:盖世汽车大V说作者:42号车库*本文由盖世汽车大V说专栏作者撰写发布。专栏作者为本文的真实合法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盖世汽车。如需转载请联系专栏作者。
Hey, its 42HOW. 42 来源于《银河系搭车客指南》,代表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答案,HOW 则代表通往答案的路径。42号车库力求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述未来汽车,产出最专业的消费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