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电动车续航崩盘解决方案有很多,所有企业的执行方式就是简单纯粹的“开源节流”。 
  给电动车更快的充电速度、更大的电池包容量,这属于开源,优化BMS程序、提升电机效率、降低电量损耗速度,这属于节流。 
  不得不说,开源节流策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了国内电动车产业发展速度,无数电动车在这一大方向下提升了综合续航能力。 
  但冬天大环境的糟糕让这种模式的根本弊端显露出来,即便再开源节流的电动车,从根本上来说电池冬天的低效率,让续航崩盘速度远远超过想象。 
  北方大地12月迎来低温期,一台标定500km左右续航的电动车,实际可提供日常使用的里程可能只有300km-350km。 
  本身,一台500km续航的电动车需要预留至少50km的充电里程,剩余的450km日常使用打9折,也就是说人们能够使用的公里数在400km左右。 
  为了让电池“活跃起来”,工程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说保温功能,用电路系统时刻让电动车在户外保证一个良好的温度。 
  另一方面,电动车冬天能耗更大,为了解决冬季暖风问题,车内暖风系统必须持续供暖,传统供暖方式会消耗巨大的电量。 
  传统PTC空调功率大概在5kWh左右,也就是原地暖风一小时消耗5kWh电量,啥也不干暖风10小时,电量也就GG了。 
  所以为了让暖风功率更低一些,热泵空调就来了,相比于PTC暖风,热泵空调有着更低的功率,但也达到了2kWh功率。 
  退一步来看,冬天用电动车非常麻烦,电池活性低,需要给电动车提供保暖系统,还要让供暖系统尽量不损耗电量,一番折腾下来,冬天用车的续航必然缩短。 
  从去年开始,大量企业开始鼓吹热泵空调,说热泵空调是电动车冬季用车最佳解决方案。 
  但在我看来,从PTC的5kWh降到热泵空调的2kWh,根本解决不了续航崩盘的悲剧,电动车冬天的核心问题关键在于低温下各方面效率都会大大降低。 
  不仅仅是电池状态不佳,充电也有很多问题,此前40分钟就能充满的电池,放在冬天可能需要100分钟,多出一个小时的充电时间必然会影响使用心情、出行效率。 
  可以说,只要电池冬天活性差的问题不解决,电动车就不会为用户提供全面、完善的出行体验感,燃油车之所以冬天无焦虑,是因为动力系统状态不畏严寒。 
  而无法解决冬季用车问题,电动车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新能源车,未来的产业进化方向,还有很大空间挖掘。  
             |